龚志华,从电子工程师到环保导演

发布时间: 2017-06-30 10:20:01  |  来源: 环境教育  |  作者: 周仕凭  |  责任编辑: 杨霄霄
关键词: 纪录片,一路向东,龚志华,黄河口湿地

在黄河口湿地航拍《一路向东》

成功只眷顾有准备的人。刚刚完成的纪录片《一路向东》,对于龚志华和他的团队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第一次到东营时,4月中旬的黄河口湿地芦苇还是枯黄的,也没有想象中成群起落的候鸟,龚志华在有些失落的同时,他还发现,一个讲经济的纪录片很难拍出理想中的人文气息,因为绿色经济涵盖了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在短短的30分钟内讲清楚都是一件很难完成的事情。与东营的初次见面让摄制团队陷入困顿。

为了寻找好的切入点,这位对环保影视事业有着超乎寻常“探索欲”的“年轻”导演,和他的团队开始了一次次地和东营的亲密接触。据他统计,摄制团队先后6次到东营调研、讨论和拍摄。而随着对东营和东营人的不断接触,让龚志华有了全新的思路。

“老天对东营是很眷顾的,中国的母亲河黄河从这里东流入海,淤积形成了占东营面积1/6的黄河口湿地,为东营甚至周边地区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生态支撑;而上世纪60年代初发现的胜利油田,又让东营成为移民热土,石油经济让这个只有200万人口的地方拥有了3000多亿的超高GDP。”说起东营入选PAGE的原因,龚志华不无感慨。

“然而,老天又是公平的,地下给了石油,地上就注定贫瘠,东营无处不在的盐碱地也严重制约了东营人的生存和发展,特别是最早的黄河滩区,之前每亩地只有200斤的粮食收成,让东营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其实也是东营入选PAGE的原因之一,因为绿色经济是方方面面的,除了生态保护和企业绿色转型,还有资源高效利用和民生福祉。” 龚志华说。

作为近几年来专注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题材纪录片的导演,龚志华深知,如果不能挖掘出感人的故事,这部纪录片就会成为一部平铺直叙的宣传片。如果是那样的话,其传播力会显著下降,因为中国观众已经越来越不能接受自说自话的空洞表达方式。

好在东营独特的黄河滩区移民文化帮了大忙,特别是结识了东营市摄影家协会主席、著名摄影家黄利平,让龚志华终于找到了“亮点”。“黄老的爷爷正好就是第一代黄河口移民,上世纪30年代为了躲避战乱和逃荒,用一条扁担、两个箩筐挑着他父亲来到黄河滩区扎根开荒。同时,黄老从1998年开始就用镜头记录黄河滩区居民的艰辛努力,这也为他在2014年赢得了中国摄影最高奖——金像奖。然而,因为土地贫瘠,黄河滩区还是逐渐没落,这种没落与东营现在蓬勃发展的生态农业形成鲜明对比。这是一个很好的故事。” 龚志华说。

经过将近一年的紧张拍摄和后期制作,2017年3月24日,纪录片《一路向东》在东营电视台晚八点黄金时间首播。3月25日,在腾讯视频绿艾企鹅号上首发独播,短短10天,点播量超过30万次。3月27日,《一路向东》亮相第二届全球绿色经济论坛……

摄影家黄利平在看完片子后,向龚志华发了一条微信表示了祝贺:经济类的纪录片拍出故事和情感很难,你做到了。人情味是故事的主角,移民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一个个故事呈现得极好,文字也生动,东营人会记住这个纪录片。

通过两次深度访谈和拍摄,龚志华和黄利平已经成为忘年交。对于黄老的评价,龚志华说,他为此高兴了一个晚上。“这个环保宣传题材的片子能引起如此关注,实属不易。这也进一步说明:有故事的纪录片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人物链接:

龚志华,出生于1975年,祖籍江西,家在厦门,生态环保纪录片撰稿人和导演,制作和参与制作多部环保题材纪录片。2009年开始创建环保网站涉足环保宣传,2012年到北京发展,组织和宣传了多场有影响力的环保活动,2013年开始制作环保纪录片。

   上一页   1   2   3   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