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地变良田 矿山穿绿衣

发布时间: 2017-04-28 10:57:15  |  来源: 经济日报  |  作者: 吴秉泽 王新伟  |  责任编辑: 马骅
关键词: 矿山,治理,湘黔交界

  万山区再次焕发了生机。从2009年起,该区相继实施了矿渣生态环境治理、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尾矿库闭库治理等一系列生态治理工程,使曾经矿渣堆积、漫天扬尘的矿山、尾矿库变成了绿意盎然的草坡,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大为改善,有效防治了其带来的水土污染、挤占河道、占压土地、淹没农田等危害。

  同时,万山还利用历史遗留下来的地下矿道,建成矿山地质公园,把矿区打造成景区,发展旅游产业,实现了从卖矿产到卖风景的转变,走上了一条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

  仅今年清明小长假,万山区就累计接待游客29.25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8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8.3%和176.4%。

  对于采矿中产生的废渣,贵州积极展开技术攻关,加大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力度,实现变废为宝。

  “江南煤海”六盘水市按照循环经济的思路,加强对煤矸石的综合利用,在发电、建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六盘水市盘县紫森源集团与昆明理工大学煤矸石资源化利用研究团队合作建设的“年处理5000吨煤矸石综合利用中试生产线”,将煤矸石经过粉碎、浸泡等多道工序后,提取出其中所含的铝、硅、铁、钛、镁等有价元素,所剩的矿渣则被加工成玻璃。

  在还好旧账的同时,贵州力求矿山开发中“不欠新账”。

  贵州开磷集团积极创建“绿色矿山”,全面推行“磷化工全废料自胶凝充填采矿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使采矿回收率从70%提高到90%左右,贫化率由7%降至4%,矿山服务年限得以延长,减少了废矿石的排放,改善了矿山生态环境。

  贵州矿业开发历史悠久,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欠账多。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处长高玉平表示,下一步将积极用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保证金,通过矿山复绿治理一批、政府筹资治理一批、国家资金治理一批、开发式治理一批,实现“减存量,控增量”,确保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推动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相得益彰。

   上一页   1   2   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