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地变良田 矿山穿绿衣

发布时间: 2017-04-28 10:57:15  |  来源: 经济日报  |  作者: 吴秉泽 王新伟  |  责任编辑: 马骅
关键词: 矿山,治理,湘黔交界

治理后的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梅子溪汞矿尾矿库 岳植行摄

 

治理前的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梅子溪汞矿尾矿库 岳植行摄

  春深时节,贵州省纳雍县大塘边,杉枝轻摇,三叶草、满天星铺了一地,地里的马铃薯长势旺盛,玉米苗已是一片绿色。

  “又回到了以前的那个大塘边!”看着绿油油的山坡,年过花甲的陈忠林老人脸上满是笑容。

  大塘边曾是个青山环绕、绿水长流的小村庄,但在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一场浩大的炼锌运动改变了。当时,锌矿煤矿俱丰的纳雍县在大塘边架起炉子,大冶铅锌矿,最多时有100多座马鞍炉、200多座马槽炉,一天能生产20吨粗锌。

  与炼锌相伴而来的是大量炉渣,随意堆砌的炉渣让成片良田变成不毛之地,“青山变荒山,绿水成污水”。

  转机出现在2009年,当地筹资150万元对炉渣地实施整治,集中填埋炉渣2万多吨,修复一般耕地近40亩,对分散堆放的1.8万立方米炉渣实施泥土覆盖,被污染的土地渐渐恢复了生机。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