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污后治 得不偿失

发布时间: 2014-11-24 09:21:05  |  来源: 人民日报  |  作者: 邓建胜  |  责任编辑: 环境
关键词: 苏州 苏州河 母亲河 黄金水道 治污 杭嘉湖 水生态

苏州河水由黑臭逐渐变清,是20年来持之以恒科学治理的结果,既可喜可贺,又为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的其他河湖治理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位于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的苏州河治理,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这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的无奈之举。苏州河历来是苏锡常、杭嘉湖地区联通上海最繁忙的航道。很不幸,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进入工业化的长三角地区,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让这条“黄金水道”迅速变得黑臭不堪。

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为了拯救“母亲河”,上世纪80年代末起,上海市就开始投入大量财力物力治理苏州河。但由于苏州河处于人口密集、地势低洼的三角洲地区,下有海潮顶托,上有排污泄洪压力,水体自净能力和河道污水外排条件差,加上上下游、左右岸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迟迟难见成效。如今的苏州河终于迎来清水,抚今忆昔,当初放任污染带给地方发展的那点好处,与20年来综合治理的巨大投入相比,真是连蝇头小利都不如。何况,要真正恢复苏州河的水生态,还任重道远。

先污染、后治理的代价过大,得不偿失,这是被中外治污史反复证明的道理。因此,我国将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时,明确提出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遗憾的是,几十年前发生在苏州河的那些痛苦与无奈,如今还在个别地方上演,为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招污纳垢,而把沉重的治污负担留给后人,必将得不偿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