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雾霾共治观念

发布时间: 2014-11-21 10:14:37  |  来源: 中国环境报  |  作者: 刘四建  |  责任编辑: 环境
关键词: 雾霾 餐饮油烟 环境保护法 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 生态环境 生态平衡

随着北方各地陆续开始供暖,雾霾再次席卷而来。近年来,为治理雾霾,政府制定了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各地也制定了相关执法部门联勤联动方案。从形式上看,政府不可谓不重视,措施有力,分工明确,但为什么面对日益频繁的雾霾总感力不从心?

笔者认为,问题关键在于某些政府部门对治理雾霾认识不足,“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难题仍未得到解决。

雾霾成因复杂,构成雾霾成分来源较广,涉及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雾霾的形成及频繁来袭决非突发环境事故,而是由于我们对生态环境漠视,缺乏环境保护意识,长期过度消耗资源,造成生态环境失衡的结果。恢复生态平衡,形成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共同努力。雾霾是生态环境恶化的显现,治理雾霾绝非一日之功,也决非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地区甚至一座城市能够做到。

提高全民环保素质。当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已日臻完善,种类齐全。但再好的法律也需要人去落实,否则就是一纸空文。环境保护涉及百姓日常生活,因此,改善环境需要市民共同努力。例如,要绿色出行,能坐公交不开车,能骑车或步行不坐车;减少使用塑料袋,生活垃圾分类存放等。

毋庸置疑,机动车排放尾气污染已成为城市雾霾的主要来源,减少车辆排放已成为城市治理大气污染的主要措施之一。实验证明,停车3分钟以上关闭发动机能够有效减少车辆尾气排放,《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在制订过程中曾主张将其列入法律条款,但由于在实际执行过程不具备可操作性,最后放弃。据有关部门调查,在学校、医院、宾馆等公共场所,发动机长时间怠速现象普遍。对于公众来说,差的不是钱,而是环境保护意识。

此外,有一部分市民对治理雾霾了解不多,总认为那是政府的事,自己个人的努力微不足道,因此漠不关心,我行我素。还有一部分市民是知行不一,讲起环境保护重要性头头是道,说起环保知识来如数家珍,但是难见之于行动,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因此,在环境保护宣教工作上,要打通最后一公里,深化宣传,提高全民环保素质,把市民潜在的环境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把环境保护变成每一个市民的自觉行为。

树立部门共治观念。有很多人认为环境保护是环保部门的事。事实上,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规定我们保护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保护工作涉及规划、国土、水利、市政、园林绿化、城乡管理、资源开发、自然保护、宣传教育等,几乎涵盖政府所有职能部门。换句话讲,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政府各部门都有责任,只有共同努力,形成合力,环境保护工作才能做好,雾霾才能根治。

政府职能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固然重要,但是部门之间工作配合也不可缺少。特别是在应对雾霾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上,形成共治意识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城市经营场所小煤炉治理,按职责分工,城管执法部门负责室外检查,环保执法部门负责室内检查,看似天衣无缝,小煤炉无处可逃。但在“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情况下,监管出现了盲区。当城管部门检查时,小煤炉可以放到室内;当环保部门检查时,小煤炉可以放到室外。结果是谁也管不着,导致监管形同虚设。不管小煤炉在室内还是在室外,都同样污染大气。如果城管或环保执法人员在检查中发现小煤炉,不管是在室外还是室内,都主动明确告之经营者违法行为,要求限期改正,并及时将检查情况通知对方,协商如何开展联合整治,那么小煤炉就无处藏身。整治小煤炉是件小事,但能够看出问题的根源,只有树立部门共治观念,形成工作上的合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才能落到实处,做到事半功倍。

落实环保责任制度。工业排放、道路及施工扬尘、汽车尾气、燃煤燃烧、餐饮油烟等是造成雾霾的主要原因。对其中每一种污染来源的监管都要涉及政府多个执法部门,如果责任追究制度不清,很容易形成“九龙治水水难治”的局面。如果追究责任,相关职能部门都难辞其咎,板子不知该打在谁身上。例如,建筑工地施工扬尘等环保监管,涉及政府市政市容、住建委、环保、城管、交通、街乡镇等部门。虽然有分工,但职责有交叉重复,也有相互关联。在实际工作中,各部门职责很难厘清,很容易在雾霾应急时形成各自为战的局面,出现各人自扫门前雪。如果认真落实环保责任制度,明确规定建筑工地环境监管由一个部门负责,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人人做事,但人浮于事、责任推诿现象。职责清楚了,工作主动性也会加强。笔者在实际工作中体会到,执法检查不怕任务重时间紧,就怕职责不清、扯皮内耗。应对雾霾虽然工作千头万绪,但只要责任到位,人尽其事,治理工作措施就会有条不紊得到落实。

治理雾霾任重而道远,应该从长计议,学会两条腿走路。一是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保素质,把环境保护言行自觉转化为实际行为,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二是以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为基础,认真落实责任追究制度,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主动作为,密切沟通,做到事事有人做、责任有人担。只要这样,才能形成全民共治应对雾霾的良好局面。

(作者:刘四建;  作者单位:北京市丰台区环境保护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