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秦大河 摄影/中国网 高聪
中国网3月9日讯 (记者 李智)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今日举行记者会,邀请5位委员就“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相关问题答记者问,中国网现场直播。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秦大河在会上表示,环境污染不仅仅是大气,还包括水体、土壤。
有记者问:现在有一些专家认为,中国雾霾治理需要30年的时间,您认为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吗?我们国家安排的资金够吗?雾霾现在有从京津冀向其他地方扩散的趋势,您认为原因是什么?我们的能源结构要如何调整?
秦大河:谈到雾霾,最近几年在我国东部地区非常猖獗,因为它是在大气中无处不在的,男女老幼、职务高低、病人、健康人一律平等。所以,我们对呼吸这种空气意见很大。环境污染不仅仅是大气,还包括水体、土壤,只不过大家没有提出来而已。
谈到雾霾的原因,主要是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能源的禀赋。中国是一个以煤作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很长时间内煤占能耗的比例大约保持在70%上下,而煤是一个污染大户。二是产业结构,比如钢铁、石灰、水泥等等都是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这些产业产生的雾霾更多。三是最近几年我们都富起来了,汽车尾气的排放,特别是柴油车、黄标车的排放,以及油品供应的标号不足,产生了大量的细颗粒物质,导致雾霾天气。还有就是扬尘,扬尘更多的是自然界的,除了在工地上发生一些扬尘,更多的是自然界的。根据大气科学的研究结果是这样的,就本底来说中国是比较高的,因为我们处在一个温带季风气候区,像北方有干旱的草原和戈壁沙漠,一般本底值用PM2.5来说大概在60-80左右,这个数字要高于南方,南方大概是30-40,而相对于欧洲相比,他们是10-20,本底不一样。如果城市工地和其他作业导致更多的扬尘,势必增加雾霾。
雾霾和温室气体的排放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因为我们主要的能源是煤炭,即便是其他化石能源,比如像石油、天然气,照样要排放二氧化碳,所以当我们的主要能源是以这样的化石燃料为主的时候,特别以煤为主的时候,一方面是一个二氧化碳排放大国,2012年大概二氧化碳排放量是80亿吨,这是相当高的,占世界的1/4。与此同时,产生了雾霾、细颗粒物,温室气体使得全球变暖,细颗粒物使得全球变暖,会对人类身体健康起一个很坏的作用。所以,减排二氧化碳同时也就减排了细颗粒物,我认为这是一个好事。
你的问题说要30年左右,我想想这个数字是哪儿来的?大概还是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1948年美国出现严重雾霾天气的时候,比我们这个还要严重。随后美国在四五年之后立法,改善了环境。英国在1952年出现伦敦的烟雾事件,他们在四五年以后也立法了。中国最近这两年出现了雾霾问题,环保也立了法,我觉得做得还是不错的。但是中国还有很大难处,我们的能源禀赋,70%是煤炭,作为主要能源,短时间内很难克服。如果我说我们也要30年,老百姓感到很失望;如果我们说只有三五年,那是不符合实际的。所以我想,雾霾天气消耗要取决于能源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变化以及全体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所以,我不能告诉你我们要多少年,但是我想30年太久,三五年也不现实,我们需要一定的历史时期。
第二,雾霾的区域化扩散。理论上讲,作为大气,移动性非常强,因为它是气体。一般说来,移动的时候就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小颗粒物逐渐恢形成稍微大一些的颗粒物,会沉降下来,会降低的。但是当这个区域普遍发生污染排放,而这个地区的天气条件又非常一致,比如比较潮湿、比如静稳天气,这个地区大部分会出现雾霾地区。目前中国雾霾地区有四个:京津冀、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四川盆地。连片起来的话,去年最重的时候一度达到200万平方公里这样一个面积。所以,雾霾既有自己产生的,也有区域互相影响产生的。
第三,怎么来变呢?那就是调整产业结构、改变能源禀赋,即便煤炭不能很快转变成其他的清洁能源,也得让它清洁化以后才能使用,要大量采用清洁能源等等。
我个人也有一个观点,以前做气候工作,和二氧化碳没有关系、和化石原料没有关系。我们国家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单位能耗很多,大概是美国的3倍、日本的5倍。在这样一种高能耗、低产值的情况,必然导致二氧化碳排放比较高,雾霾天气产生比较多。当务之急,还要在科学和技术上狠下功夫,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绿色产业和技术,以此提高单位能耗的产值,从而降低雾霾天气和二氧化碳排量。试想,如果现在能耗、单位GDP能耗和美国差不多,那我们的GDP总产值乘3,毫无疑问,很快就会世界第一了。所以依靠什么?依靠科技,依靠全体人民来改变这种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