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扶持 企业运作 成都锦江建起“垃圾银行”

发布时间: 2014-11-15 09:25:12  |  来源: 人民日报  |  作者: 王明峰  |  责任编辑: 环境
关键词: 垃圾 垃圾分类 垃圾回收 绿色家园 绿色地球

试点三年效果很好

政府“断奶”后,企业可以持续服务

今年是试点的第三年,截至7月份,锦江区垃圾贴二维码分类回收工作已经覆盖了6个街道110个社区,参与分类居民达64235户,占全区总户数的20%;居民注册参与率超过80%,知晓率超过80%,日常活跃投放率接近50%,分类正确率超过95%。试点以来,共回收可再生垃圾2649吨。

据锦江区环保局测算,如果把回收的再生资源量化为环境影响,共计减少树木砍伐10131.65棵、减少原油消耗21906.05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977.48吨。

今年底,协议将到期。这意味着从2015年开始,公司必须“断奶”。失去了资金援助,按照现在的操作模式,公司能否继续运转?

“绿色地球”公司基于目前的运营数据核算,将垃圾分类服务范围确定为8万户。

汪剑超算了一笔账:8万户的用户规模在分类习惯养成后,每月可以回收各类再生资源300—500吨,销售收入约30万—45万元。其中,回馈居民的积分价值约占一半,而负责日常回收分拣的人工和场地车辆成本约为10万元,再划出一定的宣传和活动费用3万—5万元,总体来看是略有盈余的。

如果未达到8万用户和回收规模,收入就难以支持运营所需的车辆、人力、场地等固定成本。

“在政府扶持下,我们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初期阶段,现在回收上来的垃圾量已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通过垃圾出售,能够维持我们日常的兑换等活动。”汪剑超说,去年公司一共收集了可回收垃圾1097吨,公司对明年的“独立操作”有信心,也希望能尽快把这种模式复制到其他区县。

汪剑超也建议引入合同资源管理概念。为企业制定分阶段的长期减量目标,政府从节约的垃圾清运处置费用中,按照达标情况分梯度划拨50%—80%作为企业减量奖励,让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引导企业采取合理、高效的方式在持续减量中获益。

   上一页   1   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