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法治阳光 穿透重重雾霾

发布时间: 2014-10-29 10:33:29  |  来源: 中国环境报  |  作者: 王玮  |  责任编辑: 魏博
关键词: 四中全会 法治体系 环境法治体系

中国梦的支撑力量

中国环境报记者 王玮

历史将铭记这一刻:公元2014年10月20日~10月23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专题讨论依法治国,这是中共首次以中央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部署推进依法治国。舆论普遍认为,四中全会绘制的“法治中国”路线图,将依法治国具体化、路径化,使之真正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

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提出依法治国?

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教授杨伟东分析认为,一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到这个阶段,越来越需要规则,传统的治理方法已无法应对当前复杂的问题。对一个党,一个国家来说,必须从传统的治理模式变成以法治作为治理的基础。

二是从1997年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方略,到如今快20年了,中国法治的发展仍有很多问题,例如重视立法不重视落实,重视局部不重视全局,迫切需要借助决定推进法治力量。

三是未来中国梦长久的实现,需要新的支撑力量,这要靠法治来保障。

总体上,如果没有过去几十年的法治建设,没有经济社会的发展程度,今天四中全会不可能作出依法治国这样一个全方位的决定。

怎样理解依法治国总目标及任务?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杨伟东认为,这标志着我国法治建设从注重法律体系向法治体系转变,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一字只差,却是对法治认识全方位的改变,折射出党治国理政理念和方式的转型升级,这必将对中国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也必将深刻影响到环境保护事业。

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杨伟东进一步分析认为,法治体系是落实依法治国目标的总抓手,6个任务是围绕法治体系加以细化的任务,有目标、有任务、有具体的措施,才能构成一个完备的逻辑安排,保障依法治国目标的实现。

依法治国给环境保护带来哪些新变化?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我国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国环境保护工作遭遇到前所未有的难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的同时,我国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压力不断加大。大气污染、水生态失衡、土地退化严重、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罗丽认为,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将推动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其一,在“依法治国”方略指导下,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法律法规体系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其二,在“依法治国”方略指导下,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高效法治实施体系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依法治国,对于我们这个历史上长期习惯于人治,或者说即使重视法律的作用,也仅仅是重视在工具意义上加以使用的国家来说,不可能一蹴而就。

如果说建设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崇高理想,那么,同样也可以说,建设环境法治秩序是每一位环保人的崇高理想。

从这个意义上理解,环境法治体系建设,任重而道远!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