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边是连绵的丘陵,绿意连天;一边是平坦的沃野,稻熟鱼肥。广东西江之上,即将通车的江顺大桥像一条俊逸的彩虹挽起两岸,把广东江门市蓬江区和佛山市顺德区联为一体。
江顺大桥是珠三角“广(州)佛(山)江(门)快速通道”的重点工程,全长2257米,主跨700米,被誉为“广东第一跨斜拉桥”。
一个大型桥梁工程离不开庞大的施工队伍、浩繁的建设环节。江顺大桥即将竣工,建设者们交出了一份让人敬佩的环保答卷——他们在西江干流上建设大桥,却没有给西江增添一点污染。
江顺大桥桥址上下游,各有一个大型取水站,这里为广州市、佛山市和澳门提供生活用水。在长达42个月的工期里,如何尽量减少施工对水和环境的污染,是对建设者的巨大挑战。
中国中铁港航局集团从进场之日起,就把环境友好作为头等大事。大桥主塔分列西江左右,共有56根直径达3米的钻孔桩。桩孔施工从河床算起,每根平均深度90米,钻孔取出的土石方1000立方米。56根桩基就是五六万立方米,又是在水面下施工,这么大的工程量,防止泥浆污染江水谈何容易?
项目部副经理孙军介绍,江顺大桥设计了特殊的桩基外围钢护筒:它超出水面5—6米,确保钻孔时桩基内高速旋动的泥浆不会溢出来;项目部将以前建在江面施工平台上的泥浆池搬到河岸上,再依托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把泥浆直接引入岸上的沉淀池,56根桩基取出的岩渣,就这样一滴不漏输送到了岸上。
江顺大桥主塔高达186米。目前国内大型桥梁塔身施工一般采用爬模技术,围在塔身四周的钢模板,随着浇注高度的提升而自动爬升。以前浇注塔身时,现场建筑垃圾难以断绝。江顺大桥从细微之处入手,对爬模进行了全封闭处理,相当于把塔身施工中的建筑垃圾全部“兜了底”,硬是不让一丁点垃圾掉落西江。
着眼于保护水源,江顺大桥在国内首次在钢箱梁里铺放了排水管道。桥面施工中产生的污水,过去直排江中,而这里却是全部进入不锈钢排水管,引流到岸上集中处理;大桥正式投入运营后,一旦桥面出现有毒有害物质或油料渗漏,也会汇入排水管,而不可能流进西江。
“在大江大河上建大桥,我们做到了环保零投诉!”大桥工程项目部负责人胡建武说,坚守环境友好的施工目标,是中铁港航局在江顺大桥的尝试与创新。在大桥施工期内,他们十分注重现场的环境保护,把“清洁施工”理念贯穿到每个环节。项目部在施工栈桥上设置垃圾桶,改变工人随手丢弃垃圾的习惯。这些举措虽然加大了建设成本,增加了施工难度,但通过新科技、新工艺的应用,使工程达到更加理想的质量。据介绍,江顺大桥采用16台国内先进的动力头钻机,再配以超声波成孔检测仪,全程监测施工情况,不仅完全控制了钻孔岩浆的外泄,而且有效保证了钻孔不偏孔、不扩孔,水面下的56个桩基全部为Ⅰ类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