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结构要用好环保“手术刀”

发布时间: 2014-09-12 09:50:46  |  来源: 中国环境报  |  作者: 岳跃国  |  责任编辑: 环境

概括起来,产生这一矛盾的根源有两个方面:

第一,我国30余年时间创造了西方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业绩。但在追求速度的过程中,环境问题逐渐呈现出压缩型、复合型等特点。

第二,不可否认,在世界经济格局中,我国的经济结构还不够合理,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存在短板。

需要强调的是,治理污染和稳定增长之间虽有矛盾,但并非不可调和。二者有对立的一面,亦有内在统一的特质。

仔细分析不难发现,污染加剧和经济下行有一个根本性的共同原因,即经济结构不够合理、发展方式不可持续。

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这样一种现象:整体来看,污染治理任务较重的省份,经济下行压力一般也都较大,反之也是这样。

按照这一逻辑,做好转方式、调结构这篇大文章,既有利于治理污染,也有利于稳定增长,一举两得。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正是中央层面如此重视转型发展的战略考量所在。

然而,现实情况却往往不尽如人意。在基层一些地方,尤其是发展诉求较高的中西部基层地区,转型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进展缓慢。

不难发现,之所以有些地方转型内生动力不足,主要是因为转方式、调结构有一个较长的见效周期,有的需要几年、十几年,与投资上项目相比,效益来得比较慢。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从中央到地方,都已经意识到,要想化解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目前到了必须在转方式、调结构上有所作为的关键时刻。

这就要求各地拿出足够的执政智慧,摆脱传统的高投入、低产出的发展模式,更新单纯追求数量忽视质量的发展理念,对现有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动一次大“手术”。

与行政命令式推进转型较具弹性相比,环境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刚性更强,有的还具有不容挑战的强制性,对于倒逼转方式、调结构的作用也更为明显。

从这一意义上说,给经济结构动“手术”,比较有效的一把“手术刀”就是环境保护,切实有效的手段就是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推进治理污染和稳定增长深度融合。

但坦率来讲,在很多地方,这把“手术刀”还没有用足用好用到位。有的是因为没有意识去用,有的是不知道怎么用,还有的因为存在众多顾虑而不敢用、不愿用。

现在看来,在化解治理污染和稳定增长的矛盾方面,我们必须为充分发挥环保这把“手术刀”在调结构中的作用创造条件,找准保护与发展的平衡点与契合点。

一方面,要用决战决胜的信心、措施来治理污染,并尽可能地将治理污染对发展造成的影响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将发展经济带来的污染增量控制在可消化的空间之内。这是平衡点。

另一方面,要通过污染治理,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让新兴节能环保产业能够跑赢落后产业,抵消甚至超过淘汰落后产能对发展造成的冲击。这即契合点。

就像总理强调的那样,必须走出一条新路,就是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我们理应有这方面的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

当前,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新常态之“态”,意味着降速提质。

这一阶段,经济增长从高速挡换入中速挡,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成为考量的重点。这对稳定增长是重大机遇,对治理污染同样是重大机遇。

用好这一机遇,一个重大课题就是要充分发挥环保的转型助推器作用,推进投资重心向节能环保产业转移,经济结构向优质高效转变。

可以预见,谁能用足用好环保这把调结构的“手术刀”,谁就能尽快适应经济新常态的新特征,在下一轮的竞争中赢得先机。(岳跃国)

   上一页   1   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