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长汀县坚持不懈治理水土流失 红土变青山

发布时间: 2014-08-26 09:51:21  |  来源: 人民日报  |  作者: 蒋升阳  |  责任编辑: 环境
关键词: 福建省 长汀县 水土流失 湿地 花岗岩地区 生态移民

原标题:福建省长汀县坚持不懈治理水土流失

        昔日红土裸露 今天青山绿树

走进福建省长汀县汀江国家湿地公园,记者眼前一亮:四周青山环抱,水面荷花盛开,成群的黑水鸡游弋其上……谁能想象,十几年前这里竟是我国南方花岗岩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长汀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成功实践,被水利部誉为“我国南方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的一个典范”。

长汀的水土流失曾十分严重。据1985年遥感普查,全县土地面积460多万亩,水土流失面积达146.2万亩,占国土面积的31.5%。

1983年,时任福建省委书记的项南到长汀河田视察水土保持工作时,总结出水土保持“三字经”,在他的亲自推动下,福建省委、省政府把长汀列为全省水土流失治理的试点。1986年,水利部把长汀河田列为南方小流域治理示范区,展开了大规模水土流失治理攻坚战。从2000年开始,福建省委、省政府将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每年补助1000万元。2008年,财政部、水利部将长汀列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实施范围。

据2012年底遥感调查,长汀县水土流失面积由1985年的146.2万亩降为45.12万亩,森林面积由275万亩提高到370万亩,森林覆盖率由59.8%提高到79.4%。

治理穷山恶水,长汀人靠的是“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精神。

今年“奔六”的黄金养是三洲镇三洲村人,打小看够了当地水土流失的可怕模样。1999年,老黄主动要求治山,承包了一片300亩左右的崩山(水土流失造成的崩坍山地),他选种的是杨梅。十几年来,黄老汉把家里能凑来、借来的钱全都投到山上,连女儿每年从英国寄来的1万英镑养老费也都投了进去。如今,黄金养手上除了900亩杨梅,还有200多亩茶山。在他的带动下,整个三洲村种起了6000多亩杨梅。

像黄金养这样参与水土流失治理的群众,长汀18个乡镇有一大批。如今,他们年岁大了,他们的孩子又上了山,这些年轻人有个响当当的名号叫“绿二代”。

早在项南治山时期,为鼓励封禁区群众不砍树打草,长汀推出了补贴煤球的政策,后改为每度电补贴0.2元电费,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使用燃料的后顾之忧。

长汀实施造福工程,生态移民,陆续有6万多农民从山上搬迁到县城、乡镇定居。为解决他们的就业,长汀主动承接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重点发展纺织、稀土、机械电子、农副产品加工等工业和旅游、商贸等第三产业。

长汀逐步形成“以二产带一产促三产”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推行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水土流失治理机制。

为破解林农参与水土流失治理的资金瓶颈,2013年长汀成立林业金融服务中心,县财政注入林权抵押收储保证金3000万元,在农业银行设立专户,给林农放贷1.5亿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