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固体废物
2013年,全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051.89万吨,其中危险废物产生量54.96万吨。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物956.72万吨,综合利用危险废物30.64万吨,分别占其产生量的90.95%和55.75%。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为95.17万吨,危险废物处置量24.32万吨。医疗废物收集处置量4638吨,全部采用焚烧处置。
三、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一)总量减排
2013年,全市围绕“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实施水污染减排项目62个、大气污染减排项目52个。全市四项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分别在2012年基础上削减3.56%、4.07%、4.14%和9.79%,超额完成省下达的减排任务。
(二)太湖治理
全市73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突破200万吨。不断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市9079个自然村完成环境整治工作。全市有6700多条河道实行了“河长制”管理。惠山钱惠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和新区梅村污水处理厂三期续建工程建成投运,江阴澄西和宜兴城市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完工,全市新建污水管网116公里。梅梁湖年度清淤完成330万方,贡湖湾应急清淤全面完成,竺山湖无锡水域250万方清淤工程正开展进场前期准备工作。尚贤河湿地五期、长广溪湿地二期、贡湖湾湿地、宜兴云湖、荷花湾、马公荡等生态修复工程加快推进。狠抓执法监管,对望虞河西岸、直湖港两侧、太湖西岸等重点区域的污染源加强现场检查。深入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规范化管理工作,对全市6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加强巡查,推进水源地周边的环境综合整治,全方位、全天候排查安全隐患。认真落实环境监测制度和应急预警方案,圆满完成太湖监测预警工作,实现了安全度夏目标任务。
(三)大气防治
启动实施《无锡市大气污染防治“蓝天工程”实施方案(2013-2015)》和年度计划。加强大气污染监控能力建设,在市区8个国控监测点具备符合新标监测能力的基础上,江阴新建成3个监测点,宜兴新建成2个监测点。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基础性研究,启动大气污染源清单编制工作。加快能源结构调整,严格控制用煤总量。市区、江阴、宜兴分别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加快推进清洁能源使用。加强工业废气污染防治,全力推进电力、钢铁、水泥行业脱硫脱硝除尘工程建设,开展化工园区环保专项整治。加强扬尘污染防治,积极开展文明工地创建活动。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实施高污染排放机动车区域限行,加快老旧机动车淘汰。深入推进油气回收治理和油品升级工作,实现苏V汽油供应。
(四)项目管理
2013年,全市共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4173份,投资额4132.43亿元,其中环境影响报告书163份,环境影响报告表2245份,环境影响登记表1765份。否决或劝退污染严重、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建设项目374个,环保“三同时”验收项目1679个。
(五)固废管理
深入推行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严格危险废物转移审批、经营许可证预审,2013年全市共审批危险废物转移申请4377件,按省厅部署开展危险废物转移网上报告试点工作。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检查,共检查企业397家,其中危废经营单位59家,危废产生单位338家。
(六)核与辐射管理
全市核发辐射安全许可证171个。完成核技术应用项目审批82个,完成放射源转让审批14家45枚,市管单位验收53家,省委托II类射线装置验收38家,完成现场监督检查1181家次,收贮闲置放射源9枚。
(七)环境执法
2013年,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100469人次,检查企业41188厂次,作出环境行政处罚832件,处罚金额4463万元。其中,市环境保护局行政处罚案件67件,处罚金额781万元;限期治理企业236家,停产整顿企业136家,限产限排企业26家,挂牌督办21家,取缔关闭企业92家。全市完成3355家企业环境行为信用信息评价工作,其中国控重点企业135家,非国控企业3220家,并在绿色信贷制度中得到应用。绿色633家、蓝色2416家、黄色240家、红色57家、黑色9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