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环境保护
继续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加强督促检查,落实工作机制,建设了一批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设施、生活污水收集管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生活垃圾转运设施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设施,连片整治村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注重解决存在突出环境污染的“问题村”,根据环保部《关于2013年优先安排存在突出环境与健康问题的村庄治理资金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投入600万元,对临汾市洪洞县下柳树村、孔家崖村、后河头村进行治理。大力宣传《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
绿色生态工程
“绿色生态工程”实施区域内各市、县(市)强力推进“减排、净空、净水、清洁、提质、创建”六大工程,“绿色生态工程”已完成总体规划进度的60%以上。截止到2013年底,11个重点城市、11个县级市、55个县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率平均分别达到88.6%、86.0%、84.9%,回用率平均分别达到28.2%、22.0%、6.4%,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平均分别达到85.1%、59.6%、44.3%,绿化覆盖率平均分别达到39.7%、37.6%、37.3%,集中供热普及率平均分别达到89.5%、79.8%、70.0%,燃气普及率平均分别达到96.5%、91.0%、72.9%,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平均分别达到79.3%、69.0%、77.8%。
环保投入
2013年省级环保专项资金共计1.46亿元,安排治理项目38个,其中:涉及重点行业污染源治理项目15个、区域流域环境污染综合治理项目13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项目3个、农村环境保护项目7个。以上项目的实施加快了环保治理项目建设的步伐,推进了污染减排。
2013年中央和省级环境能力建设累计投入1.58亿元,其中中央资金3586万元、省级资金1.22亿元,主要用于环境应急能力建设、环境监测、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环保信息能力建设、环境辐射能力建设等项目。这些投入有力地促进了我省10个市环境监测站的空气监测网络建设,加强了我省10个市、22个扩权强县试点县的环境应急能力建设。
环保规划
完成了《山西省<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2012年实施调度报告》。开展了山西省“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期环保指标评估、山西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山西省“十二五”中期城乡生态化战略推进研究课题。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认真贯彻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等有利于扩大内需、节能减排的项目,特别是国家和省重点工程开辟“绿色通道”,对高污染、高耗能的项目严格把关,对不符合产业政策、选址不当、涉及居民搬迁和未开展规划环评的项目实行退回或暂缓审批,切实推进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和煤炭、焦化等行业兼并重组及技术升级。
全省全年批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7553个,其中,省级批复492个,占6.51%;市级批复1378个,占18.24%;县级批复5683个,占75.24%。
省环保厅严格落实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进一步简政放权,下放审批权限,全年共审批竣工环保验收建设项目112个,审批试生产建设项目22个;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试生产环境监管的通知》、《关于调整部分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审批权限的通知》等文件;对涉及卫生防护距离内居民搬迁项目的31个县区政府进行了集体约谈,发出督办通知;出台《环境监理报告编写技术要求》,规范环境监理工作。
环境监察
扎实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检查、扬尘污染专项执法检查、生态环境监察。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13起。
全省征收排污费15.12亿元,其中,一般排污费10.35亿元,焦炭生产排污费4.77亿元。省本级征收30万千电力企业二氧化硫排污费1.06亿元。
加强环境监察队伍建设和管理,6家环境监察机构通过了标准化达标验收。
环境监测
开展重污染天气监测预报预警;正式开始向社会发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信息实时报和日报。开展大气污染物来源解析研究工作。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组织完成了潞安天脊“12.31”苯胺泄漏事故浊漳河水质异常事件应急监测任务。完成环境质量监测和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任务。积极参与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定工作。严格实施环境监测人员上岗考核,山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通过国家组织的监测人员上岗考核。大力推进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山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和23个市、县(市区)环境监测站通过达标验收。全面启动国控企业污染源和环境质量自行监测,加强减排监测体系建设考核。
在线监控
省环境监控中心和11个市级环境监控中心与环保部监控平台稳定联网,实时上传国控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数据。全省共监控国控重点排污企业388家(废气排放口600余个、废水排放口300余个)。每月对国控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设施进行例行检查和重点检查,对不正常运行监控设施和超标排污违法行为立案处罚13起,共缴罚金200余万元。监控数据在总量减排核算、排污费征收、环境执法和脱硫电价核准等环境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科技、标准和产业
组织开展我省环境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等科研课题。山西省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山西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山西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发布。组织开展我省环境保护及相关产业基本情况调查。国家环境保护工业污染源监控工程技术中心建成并通过验收。
环境信访
在全省开展为期3个月的环境信访“积案化解专项行动”。全省环保系统共受理各类信访件9814件,同比增长18%,其中,来信841封、来访342批(449人次)、电话(含12369热线)8521个、电子邮件110封。省环保厅直接受理各类环境信访事项178件,其中,受理来访29批98人次。
环境信息
山西省环保厅下发了《关于落实污染源环境监管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污染源环境监管信息公开目录,省环保厅网站设立了《环境监管信息公开》专栏。
山西省环保厅政府网站不论在信息公开的数据和质量上,还是在在线办事、政民互动的实际应用方面都有一定提高。网站成功举办了“山西省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在线访谈。开展了对各市环保局政府网站的绩效评估。
《山西省环保系统电子政务系统》及《山西省环境保护行政许可项目审批与电子监察系统》稳定运行,电子政务系统共流转公文2525件,行政审批系统全年共受理审批项目1070件。山西省环境信息数据中心进入试运行阶段。
宣传教育
为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举行了山西青少年环保公益行动,在省城太原街头多座LED电子显示屏连续播放“环境保护,我们在行动”公益宣传广告,编辑出版《应对PM2.5,我们共同行动》宣传手册,在太原美术馆组织开展“生态三晋美丽山西”环保公益摄影展。
举办以“节能环保低碳畅行”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大同富乔垃圾焚烧发电有限公司荣获“全国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称号。出版了研究报告《山西之变》,系统总结了“十一五”期间山西环境工作的经验与成就。大力推进绿色创建工作,开展全省第九批“绿色学校”考核。
对外合作
与环保部签订了《加强地方消耗臭氧层物质淘汰能力建设二期项目协议书》,与欧盟开展了“建立环境影响指标及标记体系,支持山西省开展二氧化硫排放交易”的国际合作项目,安排6批13人次赴境外参加培训考察。
队伍建设
山西省环境污染损害司法鉴定中心于2013年成立。
截止2012年底,全省共设置各类环保机构609个,其中省级19个、市级103个、县乡级487个。全省共设置环境监察机构143个、环境监测机构133个、辐射监测机构15个、环保科研院所15个、环保宣教机构14个、环保信息机构21个、环境应急机构4个。全省环保系统人员编制总数为10106个,2012年末实有1159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