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萝卜牛骨汤、野生黑木耳汤等家常菜,有了诸如“润肺抗雾霾菜”等紧跟形势的新名字
凭借小小的口罩,在短短两个月里掘金数千万元的赵丹青,成为商业圈里一个广为流传的雾霾时代创富样本。
作为一个年轻的创业者,22岁的张雨轩不掩饰,他梦想复制赵丹青的神话。几乎和他的偶像同时,张雨轩在2011年就嗅到了防雾霾口罩的商机,并开始研发和创业。
雾霾无疑给这个年轻人带来了机遇。张雨轩发现,当他一说起自己的防雾霾口罩,总能引发别人的兴趣,为他的创业路开绿灯。他拿到了政府奖励和天使投资,有两家创投公司正是看中他的产品,主动找上门来。他开了家公司,大学没毕业就当上老板。
“在商言商”的语境下,雾霾或许并非一无是处的东西,它可以不断诱发新的商机。当一个价格不过几十块钱的口罩,日益成为“居家旅行之必备品”以后,有的生产商愿意在这种穿戴产品的审美上花更多心思。有野心将自家口罩打造成明星产品的赵丹青,曾经紧跟时尚潮流,推出“土豪金”的款式。后来,有商家发现仅在口罩上做文章,还满足不了人们对美的追求,一款搭配口罩的眼妆也适时推出。
花卉市场里,绿萝、富贵竹、吊篮等并不名贵的绿色植物,因为被赋予“防雾霾”的新功能,身价随之上涨。萝卜牛骨汤、野生黑木耳汤等家常菜,在餐馆的包装下,也有了诸如“润肺抗雾霾菜”等紧跟形势的新名字。
从某种意义上说,“防雾霾”产品的范围究竟会延伸至哪些领域,更多取决于人们的创造和发现。去年年底,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挂牌成立了全国首家“雾霾相关疾病门诊”,称专治空气污染导致的各种疾病,一周内接诊100多人。一家媒体的记者曾去探访这家“雾霾门诊”,而医生给她开出的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特别”处方是:“把家搬到三亚。”
尽管这个“处方”难免被人当笑话一听了之,但“去三亚”躲避雾霾已不算什么新鲜事。不少瞄准商机的旅行社,顺势推出各种路线的“清肺游”,有的还将线路拉到国外,甚至远达非洲东部。
自去年以来,伴随着北方的连日雾霾,沉寂两年的海南楼市开始反弹。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分析认为,海南房屋销售面积增幅大的主要原因是北方雾霾天气,明显提升了海南房地产对岛外购房者的吸引力。
而在北京,中国地产界的名人潘石屹,试图给首都增添几座可以抗霾的建筑——在他开发的两处写字楼里安装空气过滤系统。一处位于望京的写字楼大厅里,占据几乎整面墙的大屏幕每日显示这座建筑物里的空气指数。写字楼里的销售人员,也会不厌其烦地介绍这座建筑的最大卖点——好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