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游”成为“生态福建”最佳注脚

2014年03月25日16:08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福建 生态价值观 生态文明 生态功能区 生态补偿 九龙江流域

生态建设要“肯出血肯割肉”

  闽北南平市位于福建最大河流闽江上游,市长林宝金说,为了坚持绿色发展,南平两年共关停矿产开发企业26家、小木材加工企业480多家,否决了81个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
  “既要‘肯出血’又要‘肯割肉’。”福建省长苏树林用一句形象的话概括生态建设中的取与舍。为切实维护好青山绿水,福建不惜在有限的财力中切出蛋糕,“十二五”期间,福建全省将对22个县(市)、约6000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区实施综合治理,省级财政专项经费从过去每年3060万元增加到3.3亿元,同时捆绑林业、国土、环保等资金,每年财政投入超过15亿元。
  为了解决“下游发展上游保护”不均衡的问题,福建目前已在闽江、九龙江流域正式开展流域生态补偿。位于流域下游的福州、厦门两市每年各出资8000万元,流域中上游的南平、三明、漳州、龙岩等市每年各出资500万元,省级财政出资1.1亿元,共同筹集流域水环境整治专项资金。
  主动“割肉”是为了换取更大发展空间。如今,生态优先逐渐成为福建各地发展产业经济的共识:“铁观音”乌龙茶之乡闽南安溪县,从2009年起关停全县500多家石材厂,虽然每年损失税收过亿元,却为茶产业做强做大赢得了空间。

以制度推动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

  福州市下辖的永泰县生态良好,有着福州后花园之誉,但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县委书记林强说,市里规定对永泰县不考工业规模考大气、不考企业税收考水质、不考工业总量考新型产业科技含量。这样的“三考三不考”,把准了后发山区的脉门,让基层干部群众更加明确工作方向和着力点。  
  随着生态省建设的深度推进,福建逐步淡化GDP增长指标,探索建立起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考核评价机制。如针对县域经济发展,福建明确将环保约束制度与考核体系改革联动,建立不同类型县域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和评价办法,引导基层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绿色政绩观。  
  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福建积极发挥规划引领和约束作用。2013年1月出台的《福建省主体功能区规划》,首次将全省国土明晰规划为优化、重点、限制和禁止4类开发区域,其中占全省五分之二的县(市)和197处区域被列入限制和禁止开发区域,规划为全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的面积超过3.6万平方公里,接近全省陆域面积三分之一。
  国务院若干意见中明确,支持福建省开展先行先试。国家在福建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考核试点,探索建立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率先开展森林、山岭、水流、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确权登记,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等。
   上一页   1   2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