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放下砍树斧锯,拿起种树锹镐
作为全国最大的国有重点林区和森林工业基地,龙江森工林区是东北大粮仓的天然生态屏障,也是黑龙江、松花江等六大水系主要发源地和涵养地,生态地位十分重要。新中国成立以来,龙江森工累计为国家生产木材5.2亿立方米,产量最高峰时,全国所用的每十根木头中,将近三根半产自这里。
但木材越采越少,越采越小,加上林区建设投入先天不足,社会负担过重,上世纪90年代末,龙江森工陷入了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的“两危局面”。迎春林业局可采资源接近枯竭,龙江森工负债一度高达上百亿元。
1998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战略决策,在国有林区调减木材产量,有计划分流安置林区职工,加大民生投入。“从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转型,打造北方重要生态屏障,既是当时森工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国家赋予的光荣使命。”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中国龙江森林工业集团党委书记高金芳说。
放下砍树的斧锯,拿起种树护林的锹镐。“前半辈子我伐了3万多棵树支援国家建设,后半辈子我种了5万多棵树保护生态。”造林英雄马永顺的话,道出了森工人的历史性转变。
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局长、中国龙江森林工业集团总经理魏殿生介绍,森工总局用制度管住砍树的冲动,将采伐限额执行情况列入企业考核否决性指标,逐级签订责任状;建立健全管护机构和队伍,全面实施森林资源管护经营责任制。截至2013年,累计少采木材4427万立方米,少消耗森林资源6975万立方米。
少砍多种,休养生息,黑土地更绿了。龙江森工森林面积由1997年的748.6万公顷增加到853.2万公顷,总蓄积量由6.38亿立方米增加到8.17亿立方米。实施天保工程以来,龙江森工林区增加木材价值和生态价值高达3447.9亿元,是同期投入的10倍。
经济危困局面也得以改善。截至2013年末,龙江森工累计获得天保工程资金397亿元,棚户区改造资金136亿元,林区民生、社会投入等历史欠账逐步补上。森工鼓励林场职工承包经营,实现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和职工群众增收致富的有机结合。很多林场职工通过发展中草药、山野菜、挂袋木耳、林蛙等“立体森林经济”富了起来。
迎春林业局局长毕英杰有套“养蜂户理论”。养蜂户由于认识到林木是蜜源植物,是发家致富的根基,因而个个成了森林卫士。必须像养蜂户那样扭转单一追逐林木价值的偏颇认识,在保留住林木的基础上,打造“林缘、林下、林中、林上”的立体森林产业,实现森林价值最大化,从而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共赢。
蹚出现代林业林区发展新路
依靠政策投入,森工林区的资源危机得到了较好的缓解,但经济危困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龙江森工开始加速生态转型。
“木头经济”独木难支,就多元化发展:营林、木材生产、林产工业、种植养殖、森林食品、北药、森林生态旅游、清洁能源等“八大产业”成为主攻方向。
迎春林业局的黑蜂产业火了。天保工程实施后,生态变好,蜜源植物更多,越来越多的职工从伐木工变成了养蜂人。林业局建起了全国唯一的特大型黑蜂产品加工厂,销售额成倍增长。蜂蜜、黑木耳、松籽……这些以前被认为成不了大气候的“原字号”林特产,走起了高端路线,通过科技创新、经营创新和品牌创新,传统林业加速向现代林业蜕变。
在龙江森工,几乎每个林业局都有铁路运输线,随着木材采伐量不断调减,不少线路杂草丛生。林区铁路难道只能运木材吗?一列列满载燃油的货车专列开向四面八方,坐拥危险品专用铁路线,鹤立林业局与大连龙港石油有限公司携手,建设黑龙江东部最大的燃油储备基地。铁路线从运木材到运粮食、运石油……闲置的“老字号”重焕生机,林业经济向林区经济华丽转身。
和传统产业相比,新兴产业发展势头更为迅猛。生态旅游最有代表性。雪乡火了,亚布力、凤凰山、柴河小九寨都火了,还有众多森林公园……2002年,龙江森工旅游产业年产值只有1.4亿元,游客接待量35万人次,到2013年底分别飙升到41亿元、790万人次。
“原字号”转型升级,“老字号”重焕生机,“新字号”蓬勃发展。魏殿生介绍,2013年,结合内部政企分开,龙江森工成立了黑森集团,整合产业资源,统一打造品牌、开拓市场。
2013年,龙江森工产业总产值496.5亿元,实现“五连增”,职工群众一年四季有钱赚。不砍树,龙江森工照样实现了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采伐生产点”变“生态小城镇”
在高金芳看来,转型发展就是要加快建设“和谐森工”。“和谐森工”的主要抓手,除了生态,就是民生。
长期以来,林场职工先生产后生活。2008年以前,大多数人还住在板加泥房和棚户房里,不少房子冬天漏风,夏天漏雨。
2008年,龙江森工启动棚户区改造会战。5年时间,投资220.3亿元,建设保障性住房2400万平方米,127万群众受益,整个森工职工人均居住面积也由14平方米增加到22.3平方米。
借助棚户区改造,林区小城镇建设也稳步推进。亚布力林业局,皑皑白雪中,矗立着一座座颇具北欧风情的木屋别墅群,彰显着这个“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的独特魅力。驱车龙江森工,不时能见到,在一个个曾经的采伐生产点上,崛起了一座座生态小城镇,把锦绣的龙江大地装点得异彩纷呈。
除了棚户区改造、小城镇建设,生态移民也是龙江森工保护生态、改善民生的一大亮点。为减少人为活动对资源的破坏,同时改善山上职工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2010年5月,龙江森工开始全面整合撤并林场,到“十二五”末,将完成188个林场(所)撤并工作,12万人将搬出大山。
桦南林业局把整合撤并与产业发展、经济转型、生态城镇建设有机结合。原七星林场职工王树臣是特困户,妻子长期有病。撤并时,桦南林业局为他提供了廉租房,王树臣经常领着妻子就近到桦林医院治疗,他感慨地说:“现在生活改善了,媳妇的病逐渐见好,这可是我在山上做梦都不敢想的事。”
“一切发展,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都是改善民生。”魏殿生介绍,伴随着森工转型,职工群众的幸福指数连年提升,工资六连涨实现翻番,职工经营性收入不断增加,涌现出一大批年收入超l0万元的富裕户……
安居乐业收入涨,但龙江森工的目光放得更远,他们要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排头兵。“4月1日起我们将全面停止木材商业性采伐,龙江森工林区的转型发展,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奋力开创现代化大森工、新森工的崭新局面。”高金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