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不分南北 危害无关干湿

2014年01月13日11:39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雾霾,干湿,大气颗粒物,AQI,大气稳定度

雾霾不分南北 危害无关干湿

春运大幕开启。在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行人在能见度不足20米的浓雾天气中走上回家的旅途。

中国日报图片网供图

中国环境报记者李维

“和北方相比,南方的霾湿度更大、更重,更靠近地面,对人的危害就更大;而北方的霾湿度更小、更轻,飘在空中较高位置,对人的危害小一些。”。

近日,当南方各地饱受雾霾侵袭时,在网络上出现了“南方霾比北方霾更伤人”的网帖,一时间,南方的小伙伴们惊呆了。

究竟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南方和北方的霾有什么最大的区别?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环境、医学领域的专家。

□南北方霾有何区别吗?

“一个带有涮肉的酣畅感,一个带有猫屎咖啡的细腻和情趣”,网友@南非蜘蛛,用一段清新之文,描写“京派霾”和“海派霾”之分。

南北方地域的差别引发了人们对于这两个地区雾霾区别的大讨论,霾是不是干燥的时候更轻,对人体有害的污染物更容易飘在高空中呢?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健康室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大气颗粒物和人体健康研究的魏永杰博士告诉记者,霾层的高度不取决于霾颗粒的干湿,更多的是受到大气稳定度的影响。因此,从人生活的这个尺度空间来看,并不能说在南方因为湿度大些,雾霾在近地面浓度就比5层或者10层楼高;同样也不能说在北方,雾霾在近地面浓度会低些,对人的危害就小。

“我曾经在上海做过两个观测点颗粒物水分的差异,在很多时候,湿度大、含水率高的颗粒物里,干物质的重量还要低些,而对人体健康有影响的,最有可能是这些干物质。”魏永杰说。

她告诉记者,从全国的监测站来说,采样点的设置是有统一规范的,采样高度也都是一致的,并没有南北差异。

如果说北方的霾比较轻,污染物飘得比较高,那么测出的PM2.5浓度也应该比较低才对。但是很多人发现,每次大范围雾霾袭来的时候,基本上北方的PM2.5浓度要大大超过南方,爆表频率也是大大超过南方城市。所以“北方的霾包含的PM2.5等污染物比较少 ”这种说法不具有科学性。

□霾也分干湿吗?

魏永杰也认为,就湿度而言,并不一定北方地区的湿度就低于南方的,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即使在同一地区也有不同的湿度情况。

她告诉记者,霾的干湿是不能以南北方来进行区别的。在一些科学认识中,有时会把相对湿度小于80%的霾称为干霾,相对湿度为80%~95%时称为湿霾,这一点并不会依据南北的不同而定义。

“一般来说,南方空气相对湿度大,但是即使是南方,一天之内的湿度也是在变化的,早晚湿度高一点,中午的时候低一些。”浙江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毛燕军说,南方的霾不一定都比北方的霾湿度大。

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著名灰霾专家吴兑表示,从实验模型来讲,湿度在80%以下时,属于干霾,湿度在80%~95%之间,属于湿霾,95%以上则属于雾和轻雾。所以干霾和湿霾,并不是以北方和南方来区分,并不是说南方的霾只有湿霾,而没有干霾。

吴兑说,构成霾主要成分的PM2.5本身,并没有南北干湿的属性之分。对人体伤害程度的大小,是由PM2.5的不同成分决定的。

□南北方霾对人体影响一样吗?

之所以引来了南北方雾霾的大讨论,还是因为人们关心雾霾对于自身健康的影响。那么,南北方雾霾对于人体的影响真的有区别吗?

“对于颗粒物来说,对人体的危害主要取决于其粒径大小和化学组成,而化学组成又决定于其来源,来源不同的颗粒物具有不同的毒性和危害,这个要具体分析。”魏永杰说。

对于“南方霾湿度更大、更重,更靠近地面,对人的危害比北方霾大”这种说法,传染病学专家、解放军第302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副主任秦恩强认为,没有科学依据。

“霾对人体健康危害大不大,关键要看霾的组成成分、浓度和作用时间。由于工业污染、燃煤、机动车尾气、扬尘等引起的恶劣天气,南北方存在同样的问题。” 秦恩强说,“如果说霾对人体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那也主要在于区域诱发霾的成因以及它的组分。因此,不能简单地说气候、湿度不同,形成的霾对人体的危害就存在差异。”

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黄美健认为:“南北方不同气候形成的雾霾,对人体的伤害其实是一样的。一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才是关键,北方AQI高达999的霾,难道会比杭州200的危害小?”

□是否应该区别对待南北方霾?

既然南北方在地域上有所区别,那么,南北方在治理雾霾上是否也应该区别对待呢?

魏永杰认为,雾霾既然从成因和本质来说都是PM2.5造成的,那么从治理的角度上,是不能区别对待的。

“在弄清成因和来源之后,如果这个雾霾是由本地源引起的,则应大力加强本地污染源的治理和控制,减少颗粒物的排放;如果是外来输送的影响,则应通过区域联防联控,对区域的整体污染进行治理;同时,还要尽量减少本地气态污染物,如SO2、NH3、VOC和NOX等的排放,从而减少O3的生成,减少二次颗粒物前体物生成的几率,进而避免二次颗粒物的生成。” 魏永杰告诉记者。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