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遭入冬以来最大范围雾霾天气 预警应急迎大考

2013年12月06日09:47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应急预案 雾霾 黄色预警 大气扩散 污染过程 天气预警 应急响应 预警信号 中小学

上海大雾弥漫。

12月伊始,我国中东部地区再度陷入“十面霾伏”之中,珠三角空气质量近日也急转直下。污染景象与年初相似,但官方应对的举措已明显加码。入冬以来这场最大范围雾霾天气预计8到9日才会随冷空气减缓,今年来制定了重污染预警应急预案的国内多个城市,陆续通过限产、限行、停课等手段,迎来预案颁布以来的真正考验。

而南方日报记者也从省环保厅获悉,筹备多时的《珠江三角洲区域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在结束论证和征求意见后已上报省政府。《珠三角预案》拟规定当区域出现Ⅰ级预警时,采取单双号限行、部分企业限产、停止装修等强制性措施。《珠三角预案》还要求年底前珠三角各地市要制定完成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

前日,珠三角首个发布地市级预案的佛山,已经第二次拉响空气重污染预警。随着未来越来越多地市的预案出炉,更多珠三角乃至广东的城市将接受空气污染应急的大考。

25省市遭雾霾中东部全遭殃

“雾霾持续,中东部地区几近‘全军覆没’”,12月4日傍晚,中央气象台在天气提示稿中罕见地如此形容这场雾霾。

“对面的高楼大厦一下子成了若隐若现的‘海市蜃楼’,戴了口罩也不敢大口呼吸”,不但各地网友对灰蒙蒙的吐槽甚嚣尘上,在气象台的全国霾区预报图上,中东部地区两片褐紫的区域赫然入目,昭示着中重度霾在这里盘踞。

环保部监测,11月30日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先后出现大范围灰霾污染过程。自本月2日起,中央气象台已连续四天发布大雾黄色预警和霾黄色预警。截至4日18时,我国已有25个省(区、市)都不同程度地出现过雾霾天气。

“本轮雾霾天气的惰性较强,基本在华北至江南一带活动,几日来位置变化不大。苏皖等地的霾最为严重。”监测显示,长三角12个城市达重度污染级别,4个城市达严重污染级别。京津冀地区,石家庄、临沂和邢台等7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严重污染级别,济宁、邯郸和枣庄市等16个城市空气质量持续处于重度污染级别,首要污染物全部为PM2.5。

珠三角虽然不在重霾区中,但空气质量从上周冷空气来袭时的一片优良急转直下。中央气象台表示“珠三角PM2.5开始明显增加”,省气象台连日来在广东部分市县监测到最低能见度不足1公里。省环保部门数据显示,珠三角九成站点空气超标,其中广佛一带持续PM2.5的中重度污染,重度污染比例创下半年来的最多。污染最严重的佛山华材职中监测站,3日傍晚的24小时浓度均值达171微克/立方米,超标1.28倍。

多地拉响空气重污染预警

此轮雾霾天气在上月已有端倪。气象统计显示,11月份中东部多地雾霾日数偏多5到10天,最多的江苏大部偏多10天以上。而在11月尾久违的较强冷空气把空气清洗了几天之后,更大范围的重污染天气卷土重来。

环保部负责人解释,造成我国大范围灰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一是不利气象条件造成污染物持续累积。受近地面静稳天气控制,空气在水平和垂直方向流动性均非常小,大气扩散条件非常差。二是机动车尾气和北方冬季燃煤采暖对空气质量恶化贡献较大。静稳天气条件下机动车尾气排放累积,特别是北方地区因为采暖期猛增的能源消耗排放,对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灰霾污染发生后,各地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在公开空气质量信息的同时,陆续拉响预警采取措施应对空气重污染,空气重污染预警以及应急预案能否真正实施,也迎来了真正考验。

上海市12月2日发布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并启动应急减排措施,在校学生一律停止户外活动。江苏省环保厅向社会发布空气重度污染预警,南京市启动了橙色预警,组织对工业企业限排减产,严控污染物排放,加强工地控尘措施,增加道路保洁频次。哈尔滨市组织人员全面开展污染源集中监督检查,确保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排污稳定达标。

在珠三角空气质量中多次排名垫底的佛山市,今年2月在全省率先出台地方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之后,在10月30日首次发布空气预警信息。前日,第二次发布重度污染预警。

天气预警应急在实践中逐步完善

事实上,早在入冬前,国家层面已经对此轮雾霾污染提前部署。上月环保部向各省市环保部门发出《关于做好2013年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各地应尽快制定并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强制性措施主要包括企业停产、限产,机动车限行,扬尘管控,禁止露天烧烤等。当发布最高级别预警时,要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强制性减排措施,并采取大型户外活动停办、中小学和幼儿园停课、企事业单位实行弹性工作制等措施。

一些先行地区在接下来的几次重污染天气中,开始进入预警应急的实操阶段,并在实践逐步加大协调力度与效率。

佛山10月末第一次发布重污染预警时,记者采访发现大多数市民依然如同往常一样,没有做太多的防护措施,一些学校也未禁止学生进行户外活动。一些市民觉得发布的时间比较滞后:“早上8时多高明环保的微博信息仍是预计下午空气质量为中度污染,直到下午4时多,才发布高明启动二级应急预案,应对重污染空气的信息。”而当时还有市民反映,预警信息主要通过网络、电视及电台等渠道发布,还没有像天气预警信息那样从手机上可以收到。

前日佛山第二次发布重污染预警时,各种应对执行效果明显提高,首次向市民发送重污染应急短信。每天派出检查组到现场督查工地扬尘和路桥施工扬尘控制情况,路检抽查加大对黄标车的查处,应急预案启动公务车停驶要求后,市纪委、市监察局、市政府纠风办对各区政府和市有关部门落实措施情况实施监督检查,如未落实有关措施造成严重影响的,将追究责任单位和主要责任人责任。

12月2日,继今年1月份和11月8日出现持续雾霾后,南京第三次发布橙色预警。但前两次预警时记者采访发现仍有学校让学生在操场活动,仍有学校不知道空气污染已经预警。

前日晚间,空气污染升至最高级别的红色。南京市教育局紧急通知各区县教育局和直属学校,全市中小学全部停课,并要求各中小学幼儿园及时将停课通知告诉每位学生家长。

为避免停课通知太突然使家长、孩子难以安排去处,南京市通知要求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停课期间,教师正常到校,家中无人照顾的学生可以送到学校。对因未及时接到停课通知而到校的学生,学校会按照要求做好看护工作,并将开放图书馆、体育馆、科技室等室内活动场所供到校学生活动,但不得授课。

此外,南京市专门成立了市扬尘办,在2日该办对部分应停工工地进行检查,并在一天之内确保停工。污染处和各区环保局从前天开始,就不间断到重点企业抽查,确保炼钢、石化等20多家重点企业停工。经过的机动车进行尾气抽检,黄标车、黑烟车、尾气不达标的车辆被要求停止行驶。

虽然多地的预警应急措施已在执行中逐渐磨合完善,但也有市民提出建议,如短信通知能否更广更及时;能否在雾霾未发生前就做好应对,而不是等空气重污染后才拉响预警,再发通知进行响应。

珠三角各市

年底须出预案

■本埠动态

珠三角的空气预警应急机制建设也进入冲刺阶段。

今年9月,国务院印发大气“国十条”,环保部受国务院委托与省政府签订了《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数月后,《珠江三角洲区域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经过了多次专家论证,征求了21个地级以上市、顺德区政府和24个省直有关单位意见,于11月中旬上报省政府。

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透露,《应急预案(报批稿)》将我省珠三角地区大气重污染的预警和应急响应分为区域Ⅱ级预警和区域Ⅰ级预警两个等级,出现严重污染时,珠三角地区要作为整体协调联动,共同保障空气质量;出现区域Ⅱ级预警时,将采取增加保洁次数、减少装修、使用优质燃煤等建议性措施;出现区域Ⅰ级预警时,将在建议性措施基础上,采取单双号限行、部分企业限产、增加保洁洒水次数、停止装修、喷漆等强制性措施。

此外,根据环保部的要求,《应急预案》也拟规定当达到I级预警响应时,中小学将停课,Ⅱ级预警响应时中小学停止户外体育运动。

根据《珠江三角洲区域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的报批稿,2013年底前,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国控站按照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要求开展监测,珠三角地区各地级以上市要制定完成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2015年底前,省、珠三角区域、珠三角各地级以上市完成大气重污染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至发稿时止,目前我省仅有佛山一个地市出台了预警应急预案相关规范。有应急专家指出,广东的重污染天气相对不如北方城市多,珠三角比较成功的经验是在亚运会时有计划地提前联防联控,减少排放确保不出现重污染天气,但对于秋冬季节这种突发性的雾霾事件,恐怕还要加强部门联动和市民指引的制度建设。

在市民防御意识参差不齐的情况下,“还应把预警和应对、处置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制度性建设,使政府工作向社会大众延伸。有了这样一些硬性规定和惯例,灾害来临时无须政府发号施令,百姓便知如何应对。”省政府应急办专家指出。

一些专家呼吁可以把发达地区应对气象灾害的成功经验,也借鉴到空气污染预警应急当中。“如香港在天文台悬挂预警信号之后,达到哪个级别,各部门、市民要怎么做,完全有法律规定,有章可循就可采取相应的行动。”省气象局局长许永锞表示。

记者了解到,当香港悬挂八号风球、黑色暴雨预警时,中小学就自动停课,不需等政府发布通知,再由学生或老师通知学生。而目前在国内的空气重污染预警应急中,学生停止户外活动,乃至停课,普遍需要当地环保部门或市政府协调教育部门后,再逐层下发通知执行。

在停工问题上,虽然香港没有像停课那样纳入法律强制规定,但香港劳工处专门制定工作守则,建议雇员与雇主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就恶劣天气下停工以及安全保障问题进行约定,并出台了格式化文本。

此外,佛山前日首次通过气象部门搭建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向公众手机发布空气污染预警信息,而广东乃至各市县目前正逐步建设这种预警信息发布中心,整合卫生、地震、应急办等各部门的发布需求,“空气重污染信息发布届时能否也统一到这个相对成熟的平台里面,提高效率?”有专家如此建议。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