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2013年11月28日,“第六届世界环保大会”在北京举行,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京陆介绍“三碳经济”模式。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魏博 摄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11月29日讯(记者 魏博)为推动国家在经济与环境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加快培育节能环保产业,建设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国际节能环保协会、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主办的“第六届世界环保大会”于2013年11月28日在北京中国大饭店隆重开幕。本届大会的主题为“迈向绿色低碳,深化产业变革,永续和谐发展”。
全球首家把沙漠治理与生物质能源产业结合起来并开创治沙产业“三碳经济”模式的开创者——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发电公司董事长李京陆先生,作为大会开幕式唯一企业演讲嘉宾,向与会者介绍了种植灌木治沙、利用沙生灌木平茬的生物资源发电、利用生物质发电排放的清洁烟气中的生物二氧化碳养殖螺旋藻的“三碳经济”产业链模式。
其中,捕捉生物二氧化碳养殖螺旋藻是“三碳经济”中最神奇的产物——纯生物质碳源、无污染环境培育了纯天然、优质的螺旋藻,而螺旋藻又带动了商业利润的实现,解决了产业化治沙投资的可持续性问题,化大害为大利,使沙漠变为宝贵的资源。其中,绿色电力的生产和超级营养基础食品的集成,开辟了人类新能源、战略性食品资源供应的两条崭新途径。它以超前的“负碳经济”为标志,综合实现了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和循环发展。
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生态项目,地处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毛乌素沙地,是全球第一个将沙漠治理和生物质发电有机统一的项目。项目总装机容量3万千瓦。2008年投产至今,发电逾4亿度;经过十年不断地探索与坚持不懈的努力,完成沙漠治理240平方公里;抚育沙生灌木13000平方公里;捕集利用生物质发电烟气中纯净CO2生产螺旋藻的产业途径,年产量可达1万吨螺旋藻;为贫困的沙漠地区人民每年创造8000多个就业机会,农牧民人均增加收入逾万元。
三碳经济模式的开创对于我国及世界的沙漠治理、节能减排事业来说,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被联合国确认为荒漠化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的成功范例。该项目曾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上获得赞誉:“中国毛乌素项目是成功治沙的典范,将人类望而生畏的死亡之海变成孕育新能源和优良食品的宝藏”。
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公司董事长李京陆表示,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生态项目经过十年的探索,为荒漠化治理及节能环保事业开创了一个可持续的良性循环模式,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全球约三分之一的陆地正受到荒漠化的威胁,它所导致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也日益严峻。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生态项目在2009年已经被列为国家林业局林木生物质能源发展示范项目,2011年被授予内蒙古沙产业试验示范基地。由于成功的产业链模式的形成,第二、第三个生物质热电项目正在中国科尔沁沙地实施建设。项目的可复制、可循环、可持续性将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动我国沙漠治理的生态建设及区域的产业绿色经济的发展,为世界范围内荒漠化地区的发展带去新的希望。
据悉,第六届世界环保大会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国家环境保护部对外合作中心、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联合国亚太农业中心、世界生产力科学联盟、欧洲50国集团等机构支持合作举办,同时还包括英国、法国、俄罗斯、加拿大等世界主要国家驻华使馆支持并出席大会。大会也得到社会各界人士与各方媒体的高度关注与支持。
延伸阅读:“三碳经济”模式
为解决产业化治沙投资的可持续性问题,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将发电排放的洁净烟气作用于螺旋藻的生产,最终形成了以“治沙、新能源、螺旋藻”为核心的沙、林、电、藻一体化的循环产业链,即种植沙柳治理沙漠(碳吸收),利用沙柳平茬的生物质燃料发电(碳减排),利用电厂排放的纯净高浓度CO2培育优质螺旋藻(碳捕集利用)的“绿色、低碳、循环”的“三碳经济”模式。三碳经济模式的开创对于我国及世界的沙漠治理、节能减排事业来说,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被联合国确认为荒漠化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的成功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