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雾霾“锁城”——“会呼吸的痛”何解?

2013年11月07日09:31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雾霾 黄色预警 环境自净能力 风电装机容量 天气成因 污染过程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2013年1月13日,故宫博物院被雾霾笼罩。新华社 王全超 摄

“北京咳”折射公众对空气质量的焦虑与期待

尽管在北京已经生活了三年多,但35岁的美国游戏软件设计师安德鲁?麦考密克至今仍不能适应这里的天气。眼下,他已经计划离开这个曾给他提供职业发展机会的中国城市。

“来北京后,我每天都会打喷嚏,感到胸口发紧。”麦考密克坦言自己是个烟民,并且小时候曾有哮喘,自己的亚健康状态不能全归咎于空气污染,但是他说每当他回到美国,自己的各种不适就会消除。

正筹备要宝宝的麦考密克说:“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在这样的环境里。”

按照如今一种流行的说法,麦考密克所患的症状被称为“北京咳”。据说,这是居住在北京的外国人易患的一种呼吸道症候,主要表现为咽痒干咳,即来到北京就发作,走了就会好。这一现象一方面是因为北京干燥的气候,另一方面也是由严重的空气污染造成的。

实际上,对北京天气敏感的不只是外国人,最近严重的雾霾污染天气也让许多北京人难以忍受。1月10日,雾霾污染天气蔓延中国中东部地区,直到1月16日以后才得以缓解,其中北京是“重灾区”。不料,刚晴朗了几天,19日北京再次出现雾霾天气,空气质量再现六级严重污染。

在22日开幕的北京市“两会”上,“北京咳”也是北京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讨论的一个“热词”。

“我昨天出了专家门诊,咳嗽病人约占60%,并且不少是年轻人,这与最近的天气状况有很大关系。”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第六医院副院长、呼吸专业主任医师危天倪告诉记者,冬天寒冷、干燥,本来就是呼吸道疾病多发时期,遇到雾霾污染天气,情况就更加糟糕。

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流行病学办公室主任阚坚力说,“北京咳”的现象不新鲜,十几年前就听说了。其实,空气污染不仅引发咳嗽问题,还会带来更严重的健康问题。“这关系到2000多万人的健康,应该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需要政府进行战略规划,统筹安排。”

公众的关切得到了北京官方的积极回应。北京市代市长王安顺22日向北京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对大气污染治理着墨甚多。他表示,2013年,北京市将深化以大气为重点的污染治理,加大PM2.5治理力度,切实做好压煤、换车、降尘等工作,完成城区1600蒸吨燃煤锅炉、4.4万户平房采暖清洁能源改造,基本实现中心城区“无煤化”。“确保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平均下降2%。”

“北京空气质量的核心问题是人口问题。”北京市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江亿认为,目前,北京环境对人口的承载力已经到了极限,人口增长随之带来的是机动车数量、能源消耗等各种污染物排放量的增长。

近年来,北京人口以每年五六十万的规模在增长。2012年年末,北京常住人口达2069.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0.7万人。此外,北京的机动车已近520万辆,城市建设开复工面积超过1.5亿平方米。

“尽管治理难度很大,但政府应该有所作为。”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当代律师事务所卫爱民说,政府除了要完善严重污染天气时的工厂限产、机动车限行等应急措施外,必须从源头上采取治本之策,改变过度追求经济发展速度、而疏忽环境保护和民众健康的发展模式。

专家提出,北京市至少应在以下方面采取有力的措施:对中心城区进行功能疏解,将一些批发市场、车站、医院等机构向郊区迁移;对污染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升级和关停并转;发展公共交通,推广新能源汽车;政府部门带头限制和减少公车;发挥专家优势进行大气污染研究,为国家提供决策参考等。

“当然,大气污染是区域性的,仅靠北京的努力是不够的。”卫爱民说,大气污染治理需要天津、河北、山西等周边省份共同采取有效措施,这需要国家进行统一部署和指导。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