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能绿色低碳能源基地项目启动 推进产业化治沙

2013年08月13日15:53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生物质能绿色低碳能源基地 产业化治沙 减排 低碳发展

2013年8月12日,国际生物质能绿色低碳能源基地合作项目正式启动

2013年8月12日,国际生物质能绿色低碳能源基地合作项目正式启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驻华及东北亚四国首席代表柯文斯(Edward Clarence-Smith)致辞。中国发展门户网 魏博 摄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8月13日讯(记者 魏博)2013年8月12日,由国际节能环保协会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主导的国际生物质能绿色低碳能源基地合作项目正式启动,同期与治沙产业低碳经济模式的开创者——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在北京举行了国际三碳经济模式研讨会暨绿色低碳能源基地建设与发展合作签约仪式。

中国治理沙漠化取得进展 治沙产业化模式受关注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驻华及东北亚四国首席代表柯文斯(Edward Clarence-Smith)在研讨会上致辞,他指出,当前土地持续退化和荒漠化,导致了世界各地的贫穷和饥饿,加速了生物多样性的锐减,治理气候变化和土地沙化迫在眉睫。中国在沙漠化治理方面已经奋斗了多年,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亚洲发展银行、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等机构在内蒙古考察时,发现内蒙古毛乌素生物热电有限公司有一种很好的经济模式。该企业与当地的农牧民签订合同,在沙丘上种植沙柳,之后由企业买下并燃烧发电,把电卖给电网,最后用烟气产生的二氧化碳来培育螺旋藻作为营养品销售。柯文斯认为这是一种值得关注的模式,治理沙漠化的同时,也利用了可再生的生物质进行发电,是一项“一石二鸟”的举措,中国企业的这种产业化治沙、低碳发展模式给国外很多企业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该项目是基于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的沙漠治理与生物质热电发展相结合的绿色能源为基础,由国际节能环保协会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协同联合国亚太农业中心、亚洲开发银行、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林业局、农业部等所属部门的合作伙伴共同参与打造,紧密结合联合国工业能源技术发展和国家产业政策指导方向,在国际、国内建立以绿色能源(生物质热电发展)为核心,同步实现林业碳汇与沙漠化治理、生物质发电和螺旋藻养殖相结合的治沙产业化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结合政策扶持性资金支持和民间资本力量,形成“生物质能绿色低碳能源基地”投资建设与运营发展体系。

今后三年内将进一步扩大现有项目基地规模和增设区域性基地外,未来目标还将在南非、蒙古、墨西哥等国家进行绿色能源基地投资。项目在2009年已经被列为国家林业局林木生物质能源发展示范项目,2011年被授予内蒙古沙产业试验示范基地,本次在国际节能环保协会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主导下的战略合作,将推动项目建立具有国际化示范和产业规模化的发展效应,提升“治沙产业化低碳经济模式”竞争优势及经济效益。

将打造大规模螺旋藻产业研发、生产基地

合作方还将协同国际上专业的碳捕捉与商业化应用中心,并积极对接国家农业部和卫生部等所属部门,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和力量,共同建设与发展“国际螺旋藻产业化运营中心”,逐步打造成为中国及亚太最高层次,最大规模的螺旋藻产业研发、生产、加工、销售基地。

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京陆在研讨会上介绍,生产螺旋藻的传统方法是用小苏打,每生产一吨螺旋藻干粉需消耗8吨小苏打,而生产小苏打又是一个高耗能的过程。生物质能绿色低碳能源基地项目探索出一种新的生产螺旋藻方式,利用生物质发电产生的烟和灰,提高了效率,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是一种低碳发展的模式。

此外,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国际节能环保协会承诺为项目在“林业碳汇”和“CO2减排交易”领域获得的权益和资金以及引入相关的合作伙伴等扶持性工作,无偿提供支持,并推动在项目基地组建“国际绿色低碳能源投资研究院”。还将在全国人大、政协、国务院参事、中国两院院士等高层指导下,协同联合国、亚行、政府各部委完成“国际治沙产业低碳经济模式暨生物质能重点绿色低碳能源基地”课题报告,向国务院和中央部委提交。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