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苯胺引起急性中毒时,轻者皮肤发生轻度青紫,尤其口唇,指甲和外耳壳明显,或者头痛,眩晕,全身软弱;中等程度者除青紫外还有呕吐,脉跳加速,血压增高等症状;重者产生意识不清,伴有阵发性抽搐,瞳孔放大,体温下降等症状,很快死亡。
对环境的危害:苯胺容易挥发,进入水体后,由于分子结构非常稳定,容易导致持久的环境污染,使水体和底泥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种群发生变化,造成水质恶化,从而影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给人体健康带来潜在的危害,并破坏生态环境。
当水中排入大量苯胺时,水面会出现漂浮污染物,并有刺激性气味,伴随出现鱼虾等水生生物死亡,如果没有大量水源的补充和稀释,污染水系的生态平衡会被破坏,并且短时间难以恢复。
苯胺泄漏后的预防措施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后,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离开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则马上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消防措施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
灭火剂: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应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苯胺。用喷雾状水或泡沫冷却和稀释挥发的苯胺蒸汽,保护现场人员。然后,用泵转移苯胺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关于化学品事故的相关规定
我国对化学危险物品的使用和管理有许多法律法规,如《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以及《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等,这些法规中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
2002年1月,国务院通过新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其中对“危险化学品登记与事故应急救援”做了单独一章规定。
第71条规定:“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立即按照本单位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组织救援,并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环境保护、公安、卫生主管部门报告;道路运输、水路运输过程中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的,驾驶人员、船员或者押运人员还应当向事故发生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报告。”
而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后,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环境保护、公安、卫生、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按照本地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组织实施救援,并采取必要的应急处置措施:(一)立即组织营救和救治受害人员,疏散、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二)迅速控制危害源,测定危险化学品的性质、事故的危害区域及危害程度;(三)针对事故对人体、动植物、土壤、水源、大气造成的现实危害和可能产生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洗消等措施;(四)对危险化学品事故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状况进行监测、评估,并采取相应的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措施,不得拖延、推诿。
关于苯胺的几个问题问:苯胺导致癌症的可能性有多大?
答:现有的对苯胺的人体研究还不够,不足以确定接触苯胺会不会导致人类增加身患癌症的风险。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决定不把苯胺归类为人类致癌物。美国环保署(EPA)则将苯胺归类为可能的人类致癌物。
问:苯胺对孩子有影响吗?
答:目前还没有研究过儿童接触苯胺后对健康的影响。儿童和成人接触苯胺后对健康的影响很可能是类似的。与成人相比,新生婴儿更容易因为接触苯胺而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目前不清楚接触苯胺会不会导致婴儿出生缺陷或对发育产生其他影响。在动物身上做的发育影响实验没有确切的结论。
问:医学上如何检验身体接触到了苯胺?
答:一是可以测量人体尿液中的苯胺。这个测试可以表明你有没有接触到苯胺,但是无法定量到底接触了多少苯胺,也无法确定是何时接触的。
二是可以测量苯胺在体内的一个分解产物对氨基苯酚在尿液中的浓度,但是对氨基苯酚并非苯胺暴露的特异产物。
三是可以测量血液中的高铁血红蛋白,但许多其他化学物质也可能增加血液中高铁血红蛋白的水平。不过,确定接触到了苯胺的人可以根据血液中的高铁血红蛋白水平决定所需接受的治疗。
问:美国政府针对从事苯胺生产工作人员,有何防护建议?
答: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规定,对每天工作8小时、一周工作40小时的苯胺生产轮班者而言,工作场所的每百万份空气中,苯胺的浓度不能超过5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