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雾霾,是今天北京代表团开放日的关键词。8位代表发言,有5位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环境保护和空气污染治理。
“雾霾形成的原因很复杂,来源是多方面的。北京在治理空气污染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比如汽车尾气排放启用欧5标准、大力引进天然气减少燃煤、投入5000多万元,在全市建立PM2.5监测网络等。但治理雾霾,既需要北京的努力,也需要北京周边地区及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北京市财政局局长、党组书记杨晓超代表坦言。
据他介绍,去年,北京在环境治理方面的投入超过100亿元,包括汽车尾气的治理、燃气改造等。“今年,我们还要继续增加投入,肯定超过100亿元。”
北京市丰台区委书记李超钢代表也以自身的工作予以“佐证”。“北京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作了很多努力,比如丰台就积极打造优良的生态环境,以河西地区转型升级和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为重点,成为首都西南的生态屏障。”
针对如何倡导绿色出行,为北京治理空气污染作贡献,代表们也纷纷支招。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京代表就建议尝试发展集中办公模式的“智楼”。“相关行业的人在某一个楼或某一个区域集中办公、住宿,以减少不必要的出行。这既能提高效率,也能降低交通出行量,减少尾气排放。”
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和谊代表建议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政府应对新能源汽车给予政策支持。“据我了解,北京很快就会有相关方面的具体政策出台,时间不会超过一个月。”
对于有人质疑北京要花十多年的时间才能治理好空气问题,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研究所所长张大勇代表解释说:“环境是一个公共产品,也是公共资源,很难进行有效的约束。资源的管理需要不同群体、不同地区的共同合作,甚至需要通过谈判来解决。实际上,公众对环境问题的高度关注,也能促进各方人士对这个问题的重视,最终推动问题的解决。”记者 殷 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