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2013年1月24日,由能源基金会和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共同主办的第44期中国可持续能源记者论坛“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推进空气质量改善”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
第44届中国可持续能源记者论坛邀请了政府决策者、专家学者、社会组织和媒体工作者同台对话,就“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推进空气质量改善”的话题,从政府决策、技术路线、公众参与、生活方式等各个环节进行了热烈而且富有成效的交流与分享。对探索推进空气质量改善的合理化措施,影响政府决策起到积极的作用。
论坛主要探讨议题有:机动车污染控制措施有哪些?排放标准与车用燃料标准如何顺利推进?控制PM2.5需要哪些统筹治理?相关部门在落实排放升级的工作中有何新的进展?推进清洁交通和清洁空气有什么国际经验可以借鉴?
近日,从东北、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大范围的重度和严重空气污染。1月13日,北京市在连续发布大雾黄色预警后,发布气象史上首个霾橙色预警,首次启动极重污染日应急措施。
监测数据表明,机动车排放已成为北京等城市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未来几年,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还将高速增长,机动车排放带来的污染仍会继续加重。机动车污染控制是推进空气质量改善的重要举措。1月16日,伴随我国大范围雾霾天气缓解,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五阶段)》,正式向全社会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
论坛上,清华大学郝吉明院士做了题为《针对空气质量改善的城市机动车发展战略》的报告,介绍了北京重度灰霾污染期间颗粒物污染特征,机动车快速增长对资源与环境带来的挑战,和典型城市交通系统和机动车排放控制经验。他就根治机动车排放污染提出了不少建议:其中包括,同步建立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和实施严格的机动车排放控制体系;指出,未来机动车NOX排放总量控制的关键目标应是“以重型柴油车为控制重点,同时兼顾轻型汽油车”;需提前制订适合我国特点的汽车产业发展路线图和机动车排放污染控制技术路线图。
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董事会主席,“2010年外国专家友谊奖”获得者Michael P. Walsh做了题为《清洁燃油与清洁汽车——清洁空气的关键》的报告,他指出快速的机动车保有量增长是中国空气污染问题的主要原因。他介绍,低硫燃油与清洁的技术共同组合起来显著的改善空气质量,美国拥有世界上最高的人均汽车保有量。但是在美国大气质量远远好于中国,因为美国实施了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并且有更清洁的燃油作保证。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移动源污染控制研究室岳欣博士做了题为《加强油品环境管理促进空气质量改善》的报告。他指出排放标准提高后对油品要求更加严格,供应满足排放标准要求车用油品是快速和长期降低机动车排放,缓解空气污染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在分析车用油品存在的问题后,他提出对车用油品环境管理的建议:尽快供应四、五阶段油品;开展油品有害物质达标监管;车用油品环保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