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全球气候变化研究领域最具权威的学术机构——英国丁铎尔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北京时间3日凌晨在《自然》杂志《自然·气候变化》专刊在线发表科研报告《维持全球升温低于2℃的挑战》。该报告公布了丁铎尔中心“全球碳计划”年度研究成果和最新研究数据,报告显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在2012年进一步增加,达到创纪录的356亿吨,全球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比京都议定书设定的基线年1990年增加了58%。
根据总部位于英国东英吉利大学(UEA)的丁铎尔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主导的“全球碳计划”最新年度数据,到2011年底,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了391ppm。
这个报告的数据来自全球25个机构的学者,包含了全球碳排放量的相对完整的计算。丁铎尔中心的合作单位——复旦大学环境系李志清教授解释,这些数据计算碳排放量包括化石燃料,即化石燃料产出二氧化碳的结算;土地利用的变化,比如把那些植被变成了房地产或者把产业变成了绿地所带来的碳排放的变化;以及计算来自大气的净生成的二氧化碳、海洋的回气等得到的净的二氧化碳的生成量,这采用了卫星遥感测算等先进的手段。
研究显示,2011年全球碳排放最多的包括:中国(28%),美国(16%),欧盟(11%)和印度(7%)。中国和印度两国的排放在2011年分别增加了9.9%和7.5%。美国和欧盟分别降低了1.8%和2.8%。但即便如此,学者发现,分析这些碳排放数据,会发现中国在碳减排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
据复旦大学董文博博士介绍,统计显示,自从1990年以来,全球单位产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平均下降了15%。其中美国下降了27%,发达国家平均下降了22%,发展中国家平均下降10%,而中国单位产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平均下降了50%。
中国的森林覆盖率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12.7%,增加到了目前的20%,对碳减排作出了显著贡献。当然人口控制和脱贫政策同样也对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有着积极贡献。在目前的报告中,中国的碳排放虽然占了28%,但中国人均碳排放量仍然低于欧洲,更远低于美国。美国的人均排放是17.2吨,欧盟人均排放量是7.3吨,而中国是6.6吨。
董文博博士称,从工业革命以来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历史积累,中国、美国、日本、印度、加拿大等13国,从1850年到2004年,中国的历史累积排放贡献占这13个国家的10.8%,只有美国的大约1/4。中国的人均历史累积排放只占1%,远远低于美国。而且,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为其它国家承担了非常可观的碳排放。中国碳排放总量的20%~30%,与为美国、欧洲和其它国家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有关。 (首席记者姜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