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每天黎明,吴忠市利通区各乡镇的清扫队便开始忙碌,清扫、装车。8时许,从各村归集到乡镇中转站的垃圾,经密封压缩随清运车离开乡镇,整个过程衔接紧密,塑料袋不飞,羊粪蛋不跑。2011年以来,利通区借助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在乡镇增设垃圾中转站,使农村垃圾收集、转运、填埋实现“无缝对接”和无害化处理。
8月21日清晨,马莲渠乡老年清扫队沿着每条村道清扫,并将收拢的垃圾装到三轮清运车上运走。之后,从乡垃圾中转站开出的叉车和转运车,逐户将村民家门口垃圾桶和果皮箱里的垃圾全部转走。这些垃圾在乡垃圾中转站经密封、压缩后,运往压缩中转站进一步压缩,再由大型密封重载车辆运往城外的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
“从收集到填埋处理,一条塑料袋、一个羊粪蛋都跑不了。”马莲渠乡清扫队队长马玉山说,一体化处理方式彻底杜绝了农村垃圾的二次污染。“过去我们都是手工转运,遇到坑洼或起风,羊粪蛋随地滚,塑料袋到处飞。”马玉山说,今年,利通区在该乡建了垃圾中转站,还配了21辆三轮车和1辆叉车,这些专用设备的配置,解决了农村垃圾转运难题。
2010年以来,利通区每年安排200万元用于农村环境管理,并以不少于10%的比例逐年增加,每年拨付农村垃圾中转站运行经费60万元。乡村两级每年筹劳38万个工日,用于环境整治、垃圾清扫清运的资金超过2248万元,为农村环境建设夯实了基础。今年,利通区还先后建设了南片区金积镇等8乡镇农村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扁担沟镇五里坡移民安置区农村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有效解决了农村垃圾的“消化”难题。(记者 马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