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绿色建筑正成为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突破口。5月6日,财政部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国家将通过财政激励机制等多种手段,对星级绿色建筑进行补贴,力争到2015年,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0亿平方米以上,到2020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过30%。这预示着中国绿色建筑将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 绿色智能“会呼吸”
绿化过半,排放减半——眼下,北京长辛店生态城一期进入了实质性建设阶段。这座北京首个符合国际标准的低碳社区位于丰台区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内。社区建造使用可循环材料,建成后,社区碳排放将比常规减少50%。除了眼睛见得到的绿色,这里的低碳还很智能。小区布局根据夏季风向而定,通过调整楼宇、草地、水道的位置,形成自然微风,消解“热岛效应”,好似建筑也会呼吸,居民开窗便能享受凉风送爽,可减少空调使用。
未来4年,像这样节能低碳、自然环保的绿色建筑,在北京将越来越多。按照规划,北京将在“十二五”期间新建绿色建筑3500万平方米。
无独有偶,上海也于日前明确进一步推广绿色建筑,到2015年实现建筑总能耗增幅小于33%的节能目标。安徽则将于年内启动20余项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十二五”时期,这个数字还将突破100项。
■ 万亿市场“绿饭碗”
此次出台“实施意见”,是我国首次以正式文件形式提出未来绿色建筑发展目标。此前,中国已将绿色建筑纳入“十二五”规划。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副会长王有为表示,以前是小范围专项补贴,现在对象扩大至所有星级绿色建筑,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这一剂“强心针”不仅将助力绿色建筑迅猛发展,还将拉动产业链形成规模效应。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分析,中国发展绿色建筑将有效带动新型建材、新能源等产业发展,有望撬动超过万亿元的绿色市场规模。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也曾预测,2020年前,我国用于节能建筑项目的投资将至少达1.5万亿元。
“绿饭碗”是记者在采访中多次听到的新名词。专家认为,绿色建筑的鼓励政策将为节能服务业带来利好。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宋国君告诉记者,“相关的技术、人才、市场都会发展起来,未来,‘绿饭碗’无疑会受到追捧”。
事实上,“绿饭碗”已吸引嗅觉敏锐的跨国企业目光。施耐德电气全球高级副总裁修德华对记者表示,中国对节能减排的重视带来无限商机,他们已积极布局中国绿色建筑项目。“中国在节能增效领域的探索和经验,可移植到其他国家,成为世界样板。”
■ 经济转型“风向标”
从求规模到重效益,从看眼前到期长远,发展绿色建筑正成为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突破口。
“中国建筑产业正改变以往只重规模数量的模式,走上了低耗高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既是建筑产业发展规律的要求,更是我国加强能源安全,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需要。”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曾贤刚向记者表示,中国政府正向世界显示加快节能减排的坚定决心,这一最新信号是我国调结构、转方式的“风向标”。
然而,绿色建筑发展仍任重道远。目前,中国绿色建筑比例尚不足1%,建筑行业已逐渐与工业、交通并列,成为能源消耗的3个“耗能大户”。专家分析,核心技术缺乏、社会认知度不够、节能标准偏低、政策配套不完善等亟须解决。
“目前的政策尚缺少顶层设计。”宋国君期待,能有更具约束力的举措为绿色建筑发展保驾护航,相关政策应更及时,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还在于技术。”曾贤刚建议,应加强绿色建筑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突破,注重相关技术人才的培养。他对未来很乐观,“在当今中国,绿色发展理念越来越受到普遍认可,中国正在低碳节能的道路上加速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