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苏仕日 摄
佛山惠景城超标、广州市监测站超标、麓湖超标、顺德金桔咀超标……冷空气减弱之后,珠三角一半监测点连续四天录得PM2.5超标,当气象扩散条件降低之时,城市自身的污染排放令空气质量现出了“原形”。
环保部门研究发现,火电厂、工业锅炉以及机动车尾气是PM2.5的三大来源,而对于人口密集、工业相对并不集中的城区来说,机动车尾气无疑成为影响众多市民呼吸清新空气的梦魇。
2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在通过把PM2.5纳入的《空气质量标准》的同时,也强调突出抓好机动车污染防治,提高车用燃油品质与机动车排放标准。2005年以前注册运营的“黄标车”,终于有了明确的退出时间表。
汽车尾气成为广州空气第一大威胁
此前,与PM2.5密切相关的电力、水泥等高排放行业都相继出台了“十二五”减排目标,并进行了多年的落后产能淘汰工作,唯有城市PM2.5排放大户的汽车尾气,一直缺乏统一有力的约束措施。
此次机动车污染防治措施的出台,对机动车保有量第一大省的广东形势严峻。环保部门坦言,去年来机动车新增量控制不足,“黄标车”淘汰缓慢。2011年我省机动车新注册车辆和注销车辆相比,比例仅10:1。
记者从省环保厅获悉,目前环保部门正与交通部门紧密联系,商量制定加快我省“黄标车”等高排放车辆的更新淘汰方案,无论是强制约束与经济鼓励方面的政策,都可望得到加强。到2015年,实现珠三角地区基本淘汰全部“黄标车”(包括2005年之后)。可以预见,“十二五”期间,一场“由绿替黄”的机动车更新换代行动即将加速。
事实上,提起尾气污染,广州等珠三角地区市民并不陌生,早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一场针对公交汽车的黑烟治理运动就大规模开展,随后城市公交陆续换成LPG、LNG等清洁燃料车辆。之后,矛盾的焦点开始转向日益膨大的私家汽车与货车排放,但问题始终未能解决。
去年11月1日,交警部门在中山大道科韵路交界进行校车整治统一行动,无心插柳就查到4辆高排放的“黄标车”,其中一辆一日两次在同一地点出没被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