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新华网北京12月20日电(记者吴晶晶 顾瑞珍)此间举行的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期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站长罗毅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现已建成覆盖全国的大气监测网络,2013年前重点城市力争率先开展PM2.5监测。
罗毅说,中国高度重视大气监测网的建设。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现已建成覆盖全国,由国家和地方监测网组成的大气监测网络。国家网由地级以上城市监测网、(农村)区域监测网、大气背景监测网、酸沉降监测网、沙尘天气对大气环境影响监测网和温室气体试验监测网组成。其中,在113个环保重点城市中,纳入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的点位有661个,其他地级以上城市现有环境空气监测点位有691个。
从2000年开始,中国对环保重点城市开展环境空气质量日报发布工作,目前已有120个城市每日发布空气质量日报,92个城市发布空气质量预报,监测项目包括PM10、SO2、NO2。2010年11月环保部建立了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系统,通过互联网对113个环保重点城市中661个点位实时向公众发布上述三项污染物每小时的实时监测数据。
罗毅表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中完善了污染物项目和监测规范。与现行标准相比,新标准不仅在基本监测项目中增设PM2.5年均、日均浓度限值和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限值,而且收紧了PM10和NO2浓度限值。
同时,新标准还提高了数据统计有效性的要求,现行标准中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主要是针对手工监测要求制定的,较为宽松。新标准规定各取值时间段内应至少获取90%的数据方为有效。
就公众对于蓝天的感官感受与空气污染指数(API)常有背离之感的原因,罗毅解释说,一是目前纳入空气污染指数的评价因子不全面;二是API发布的周期(前一日12点到当日12点)与传统意义上的自然日有区别;三是24小时的周期评价结果与某一时刻的感官存在一定差异。对于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PM2.5是造成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配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订而制定的《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日报技术规定》颁布实施后,预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两者之间的差异。
他同时介绍说,2010年灰霾试点监测的结果表明,2010年各试点城市发生灰霾天数占全年天数的比例介于20.5%至52.3%之间,城市灰霾天气出现频率较高,各地灰霾天数存在的差异主要受气象因素影响。发生灰霾天气时,PM10及PM2.5浓度增加明显,表明颗粒物浓度增加是灰霾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试点城市中PM2.5占PM10的比例分布集中在50%左右。以世界卫生组织PM2.5第一阶段标准进行评价,各试点城市的PM2.5超标天数占全部监测天数的比例在1.9%至48.9%之间。总体而言,试点城市的PM2.5超标状况较为严重。
罗毅透露,从技术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建议2013年之前,对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关注的城市以及“三区九群”率先开展PM2.5监测。到2015年底之前,在所有地级城市和其他背景站、区域站开展PM2.5监测。
但罗毅也指出,灰霾的监测不仅仅是PM2.5的监测问题。灰霾是一种复合型的污染现象,而PM2.5是复合型污染的一个特征量,与臭氧、CO等多种污染物密切相关,为了准确地说明灰霾问题,除了PM2.5,同时还需要解决多种相关污染物的监测问题。灰霾也经常是一个区域性的污染问题,需要通过区域监测网络进行监测,不是孤立在一个点位或一个城区的监测能够解决的,需要解决监测布点的问题。因此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PM2.5,还有臭氧、重金属、CO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