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国庆长假前5日,广东21地市空气质量保持全优记录(仅6、7日有部分市为良)。长假7天期间,全省21个地市空气污染指数(API)平均值均低于50,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一级标准,符合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空气质量要求。对比广东最近10年的空气质量记录,这已创下同期最好水平。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广东是全国8个受表彰省份之一。
经济在增长,环境在改善
“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十一五”期间,广东经济总量保持两位数增长,但治污减排没有拉后腿。
经环境保护部核定,“十一五”期间广东省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分别累计减排19.98万吨和24.35万吨,这两项指标分别下降了18.88%、18.81%,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一五”15%的减排目标。全省万元GDP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强度分别比“十五”期末下降了54%,居全国领先水平。正如省委书记汪洋所说:“经济在增长,环境质量仍然持续改善,这个非常不容易。”
我省尤其是珠三角地区人口密度大,人均环境容量小,单位国土面积工业污染负荷高。尽管我省不断加大治理力度,但快速的经济增幅使得全省污染物排放总量一度居高不下。
“以环保倒逼转型,用执法造福群众。”近日,汪洋书记在省环保厅调研时一语中的指出:“环境保护是促进转型的重要手段。在倒逼转型的时候,环保部门再‘踢上一脚’,企业可能很痛苦,但也可能在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后给它带来更强的竞争力。”
汪洋强调,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是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要树立保护也是发展的理念,推动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从“软约束”向“硬约束”转变。实现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必须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环保倒逼转型升级成效良好
面对艰巨的减排任务,我省采取了一系列非常规减排手段,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以环保倒逼转型升级,每年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减排任务,形成了具有广东特色的减排模式。
2008年11月、2010年6月,省环境保护厅先后出台了《关于当前全省环境保护工作促进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关于环境保护工作促进全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意见》,要求全省环保工作以污染减排为载体,更好地发挥环保宏观调控和引导作用,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十一五”以来,广东主动加压,淘汰落后产能助推经济转型,走出了一条以结构减排优化产业经济结构的新道路。除落实目标责任、加大执法力度等常规行政手段外,我省还加大对淘汰落后产能的财政补助力度,充分利用经济手段,促使落后产能自行退出市场。“十一五”以来,广东省共关停小火电1209万千瓦,淘汰落后钢铁产能1274.7万吨、水泥产能5782万吨、造纸产能33.505万吨,提前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淘汰任务。统计显示,广东省完成的落后产能淘汰任务已经占到全国较大比重,其中火电、水泥行业已经占到六分之一。
此外,我省加大投入,推进重点减排工程建设,用真金白银掀起环保设施建设风暴。五年间,新增污染治理能力远超此前历史总量:2010年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738.51万吨,居全国首位,比2005年增加了近两倍;脱硫机组装机容量达到3557万千瓦,比2005年增加了7倍。“县县建成污水处理厂”任务圆满完成,12.5万千瓦以上燃煤火电机组脱硫设施全部安装完毕。
“十二五”减排继续加力
展望“十二五”,广东污染减排仍继续加力,新增两项减排指标,减排领域包括工业源、生活源、农业源和机动车污染源。
根据“十二五”污染减排工作安排,到2015年底,我省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要在2010年的基础上分别削减12.0%、13.3%、14.8%和16.9%。
省环境保护厅厅长李清透露,“十二五”期间,全省环保工作将紧紧围绕 “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核心任务,坚持以污染减排倒逼转型升级,突出抓好以下重点工作:加大重污染行业企业和燃煤小型工业锅炉淘汰力度,制定并实施指标更完善、要求更严格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狠抓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完善;以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为重点,大力实施“以奖促治”,全面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大油品替代工作,加速“黄标车”淘汰速度;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切实提高全省环境执法水平和执法力度。(记者 谢庆裕 通讯员 黄慧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