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中新网5月13日电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家海洋局今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10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公报显示,2010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总体维持在较好水平,赤潮和绿潮灾害有所减轻,但江河污染物入海量增加,近岸局部海域污染加重。
海洋环境总体较好,近岸局部海域污染加重
2010年,中国管辖海域的海水质量状况总体较好。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中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4%,但尚有4.8万平方公里的近岸海域水质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
近岸沉积物质量总体良好,各项监测指标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的站位比例在91%以上。近岸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总体处于健康和亚健康状态,局部区域生态系统处于不健康状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结构变化较大,生态服务功能受损。
海洋功能区环境基本满足海域使用要求
主要海洋功能区环境质量基本满足海域使用要求。海洋保护区环境状况总体良好,主要保护对象或保护目标基本保持稳定;海水浴场、滨海旅游度假区的娱乐用海功能正常发挥;海水增养殖区环境基本满足养殖活动要求;海洋倾倒区环境基本满足继续使用的要求;油气开发活动未对邻近海域海洋功能造成影响。
陆源排污仍是影响海洋环境主要原因
入海排污口的污染物排海量比上年下降25%,主要污染物如总磷、化学需氧量、氨氮等要素达标率均有所提高,总体排污状况有所改善;但入海排污口的达标排放次数比率仅为46%,受长期排污影响,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质量状况较上年未见明显改善,部分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质量仍较差。受入海径流量增大的影响,2010年河流携带的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磷入海量较上年明显增加。
重大海上溢油灾害影响严重
海洋赤潮、绿潮灾害有所减轻,全海域发现赤潮69次,累计面积10892平方公里;赤潮发现次数与2009年基本持平,累计面积减少3208平方公里;赤潮高发期集中在5-6月份,多发区主要集中在东海近岸海域;赤潮发现次数和累计面积低于近5年平均值。
绿潮(浒苔)最大分布面积比2009年减少约50%,实际覆盖面积减少约75%,灾害明显减轻。海上溢油事故风险加剧,2010年7月16日大连新港石油储备库输油管道爆炸造成大量原油泄漏入海,事故邻近海域和部分敏感功能区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
“十一五”期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
“十一五”期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总体维持稳定。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占中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4%以上,可满足各类海域使用的水质要求;近岸海域沉积物质量总体保持良好;近岸海域贝类体内的污染物残留水平与“十五”期间基本持平。
近岸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主要仍处于健康与亚健康状态;海洋保护区、海水浴场、滨海旅游度假区环境总体良好,海水增养殖区环境基本满足养殖活动要求,海洋倾倒区和油气区环境总体稳定,未因倾倒活动或油气开发活动产生明显环境影响。
入海排污口主要超标排放物质超标率近年呈下降趋势,但主要河流携带入海的污染物量仍然较大,江河携带污染物入海和陆源入海排污口排污仍是影响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的主要原因。
海洋赤潮灾害发生次数及面积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但海洋溢油事故风险升高。近岸局部海域仍受到陆源排污、环境灾害和生境破坏等影响,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