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白鹿泉喷涌两千年如今几近干涸(组图)

2011年05月10日15:03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1983年 泉水 干涸 获鹿县志 河道 白鹿泉村 七律 喷涌 获鹿县大事记 鹿泉市志

68岁的村民杨风晨介绍,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这种大型的过庙活动还在进行。杨风晨的父亲50多岁的时候才有了他这个儿子,此前这个陪伴泉井的泉神祠多次翻修,其中一次翻修就有父亲的功劳。

杨风晨还说,当年他上小学,学堂就是这个祠。三个年级只有一个老师,因紧邻白鹿泉,学生们读书时,仍能听到泉井的流水声。下课了,孩子们风一样跑过去,俯下身子喝几口泉水。放学了,孩子们并不着急回家,在水中尽情地捕鱼捞鱼,抓到小个儿的放掉,抓到大个儿的就抱回家,让妈妈炖着吃。

白鹿泉给白鹿泉村人太多甜美、难忘的回忆,有的人说到动情处因为怀念竟潸然泪下。

探因

水泥厂采石场挖井,地下水位下降

杨风晨多年来负责村里的农田灌溉。他介绍,近十几年来,白鹿泉的水源是山水和地下水,其上游建起了很多厂矿,有水泥厂、采石场,还有电厂。这些厂子使用山水和地下水,挖的深井不下数十眼,对白鹿泉水源影响很大。

村民们说,以前赶上干旱年份,白鹿泉水量虽不大,可泉井的底部还能往上冒水。即使灌溉大量用水,往年也不至于让白鹿泉断水。偶尔断水,最多一天也就上来水了。

杨风晨还说,过两天也许白鹿泉还会有水,但毕竟不如从前,“地下水水位整天在下降,我担心有一天白鹿泉再也冒不出水了。”

白鹿泉村的一些村民说,白鹿泉曾是他们的“母亲水源”,但现在,大家纷纷表示都不会去泉里打水喝了。因为不只是水量的减少,空气中的污染也很严重。粗略一算,5分钟的时间里,泉井附近过去10辆大车,每辆车扬起的尘土几乎“遮天蔽日”,致使白鹿泉附近的环境减色不少。

与杨风晨一样,村民们也明显感到了近几年地下水位的急速下降。“本来雨水就少,又建了这么多厂子,泉水自然就上不来了。”59岁的白书勤大爷无奈地说,看来只能等到夏天多雨季节,才能看到泉水。

对策

文物部门将保护性开发白鹿泉

鹿泉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张亚昆所长,一辈子都在和文物打交道。

他讲道,白鹿泉和泉神祠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被确定为获鹿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他经常会到泉眼附近转悠。

据史料记载,白鹿泉修建于汉代,附近的泉神祠建于元代,主要用于百姓供奉神明、祭祀祖先,明清时期曾有过数次翻修。经历了千年的雨雪风霜,这些文物都比较完整地被保护下来。

石市文物局已连续三年拨款对泉神祠进行整体及周边的翻修,现准备申请其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所长表示,文物保护部门已经对白鹿泉的将来有了大体的规划,针对其特有的历史,将进行保护性的合理开发,让泉水重新喷涌。

鹿泉市水务局水政水资源综合办公室有关工作人员说,关于白鹿泉水水量减少一事,单位领导非常重视,前段时间曾派出工程师到白鹿泉进行过实地考察,现正在研究具体的解决方案。

◎白鹿泉由来

白鹿泉得名与汉将韩信有关

鹿泉市史志办公室的韩庆志,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曾参加《获鹿县大事记》编纂和《获鹿县志》的整理,出版了新编《获鹿县志》,现担任《鹿泉市志》执行主编。他说,白鹿泉与鹿泉市历史息息相关,早在古代这里就是人们的向往之地。

传说,“韩信击赵,缺水为患,白鹿刨地,信往射之,羽没于石,拔箭得水,泉涌珠倾,全军欢腾,是为白鹿泉也。”白鹿泉还有许多美丽传说,或曰因西王母赴蟠桃盛会途中,落下玉簪戳地成泉,恰有白鹿从泉边驰过得名;亦传被贬人间的仙女在被召回天宫时,因留恋丈夫,抛下宝珠落地成泉。

但据史载乃因汉将韩信破赵时途经石邑(今鹿泉市)莲花山,寻水中射杀白鹿而得清泉,遂称白鹿泉。后人曾在此建淮阴侯韩信祠以祭。

古时县令常雇驮夫来此运水

光绪版本《获鹿县志》记载,文人张奇峰诗曰:“射鹿雄风在此,石边流水悠然,沧桑世界几变,留得汉家一泉。”看来此泉是汉代古泉,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还记载,泉边有一亭台,名曰白鹿泉亭,骚人墨客,多在此饮酒赋诗。

明朝获鹿县令韩国瓒,做“七律”一首,名曰“鹿泉飞珠”,诗云:石髓潺潺绿似油,飞珠内外吐龙湫,依稀空谷丝桐韵,仿佛河图大小珠……

据石家庄有关部门考察得知,该泉属于发育在石灰岩地区的溶洞,其积水面积较大,泉水冬夏不竭,四季长流,水质甘醇,清凉可口,清澈晶莹,实为瑰宝。在封建王朝,历代县令,都雇佣驮夫,从白鹿泉运水使用。

看白鹿泉走过两千年,迷倒了不少文人,也给古人带来不少福祉,更给现代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情感。

你是否去过白鹿泉,泉旁舀上一口水,亭下摆上一盘棋?如今,白鹿泉水量减少,甚至有干涸的危险,是救是弃?也许你有过回忆,也许你有个建议,不妨拨打96399说说。(文/图 本报记者 李兵谢鑫名)

   上一页   1   2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燕赵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