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压力很大 存二次污染隐患(图)

2011年01月26日16:57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在线监测系统 三峡水库 水环境安全 污水处理厂设计 二次污染 库区经济 重庆市环保局 渗滤液 断面水质

鸡冠石污水处理厂



【绿色之旅】三峡水库之清关乎三千万人健康

鸡冠石污水处理厂

库区水环境安全压力很大

◆“三峡水库有近半的餐饮船,都将污水、生活垃圾直排入江,这会造成很大的污染。”

◆设计能力超前令当地污水处理厂“吃不饱”,这使得有的污水处理厂折旧成本居然高达80%,亏损严重。

◆由于设计存在缺陷,三峡库区已经建成的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和垃圾处理场的渗滤液都存在二次污染的隐患。

“三峡水库有近半的餐饮船,都将污水、生活垃圾直排入江,这会造成很大的污染。”1月13日上午,正在参加当地两会的重庆市人大代表邓明鉴这样告诉记者。

三峡成库后,水质保护举世关注。第三军医大学环境卫生学教授舒为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说:“三峡水库近90%在重庆境内。只有库区的水环境安全,才能保障整个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

舒为群长期从事三峡库区水质研究。他有些担忧,三峡库区蓄水后水流速度减缓,水体自净能力下降。因此,总人口达3100万的这个区域是值得高度关注的生态及人群健康风险区域。

事实上,近10年来,中央政府在重庆地区投入了500亿元资金用于库区污染防治。记者近日从重庆市环保局了解到,目前,重庆境内的长江、嘉陵江、乌江等“三江”水质19个断面均满足Ⅱ类标准。与蓄水前相比,回水区上游断面水质保持稳定。此外,重庆三峡库区15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平均水质均满足饮用水源地水域功能要求,与蓄水前相同。

尽管如此,三峡库区水质保护依然任重而道远,餐饮船将污水、垃圾等直排入江等问题亟待解决。

足不出户24小时监控水质

重庆市究竟有多少污水处理厂在工作,保护三峡一江清水?

据悉,截至去年底,重庆已累计建成105座生活污水处理厂,覆盖了全市40个区县。重庆污水集中处理比例已经达到75%,垃圾卫生填埋处理率达到80%,相当于沿海发达地区水平。

重庆水务集团的污水处理量达到全市的97%以上,担负着艰巨的任务。记者从重庆水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受重庆山地地形限制,污水处理厂建设困难非常大。

如彭水县污水处理厂建在陡峭的乌江边,在山坡上打下186根地桩,才开辟出7亩地用于污水处理厂建设。城口污水处理厂长达1公里的地下顶管施工,克服大量的鹅卵石阻隔,终于建成长达7.9公里的主干管。

在建设污水处理厂的同时,重庆市也在主城区鸡冠石、唐家沱、唐家桥等5家污水处理厂安装了在线监测系统,并与重庆环保局监测中心联网,实现了对出水水质的24小时监控。

同时,位于三峡库区的20家污水处理厂的在线监测系统也已调试完毕,开始运行。重庆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说,通过在线适时监测系统,可以采集到污水处理后的各项重要指标数据,“足不出户”便可知晓各个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污水是否达标。

据了解,“电子眼”还可以监测到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设备的运行情况,能及时发现运行系统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如果设备出现故障或停止运行,在线监测系统也会自动报警。

污水量不足导致折旧成本高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水污染防治设施所起的作用将非常突出。然而,记者最近在采访时发现,库区的污水处理厂运营面临诸多困难。

“明镜滩污水处理厂目前日均处理污水8000吨,设计能力却达每天3万吨。”万州区水务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万州的沱口污水处理厂也面临同样的尴尬。虽然每天能够吃到大约1万吨的污水,但对这家一期规模达2万吨的污水处理厂而言,也仅是吃个“半饱”。

“吃不饱虽然也有管网没有完全齐备的原因,但是设计能力的超前是主要原因。”业内人士认为。

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规模应该按照现在人口量,以自来水厂供水量为基数来计算,留有余地。而万州3座污水处理厂的规模设计却以2020年万州人口总数为前提。

“最早的方案还要大,是我们不断要求缩减,才到今天这个规模的。”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这样的超前并不仅发生在万州。自2003年下半年起,三峡库区首批18座污水处理厂陆续投入试运行,这18座污水处理厂设计日处理污水总量为47万吨,而实际上,每天处理污水总量只有15万吨左右,仅占设计总规模的三成多一点。现在,即使所有的污水都被收集起来,污水处理厂也吃不饱。

“两个污水处理厂单位成本不含折旧1.22元,含折旧4.18元。”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的数据把记者吓了一跳,按照这个数据,折旧成本居然高达80%。

“污水量不足,折旧成本自然很高。我们算了一下,如果能够让两个污水处理厂满负荷运转,含折旧的成本马上降为1.54元。”他说。

据了解,在东部发达地区,许多污水处理厂的运营成本只有0.5元到0.8元,以收取污水处理费来进行污水处理的市场化模式也日臻成熟。

在三峡库区,污水处理厂面对高成本如何运营?“我们主要还是靠提高污水处理费逐步解决,即便如此,运营的缺口还是很大。”无奈之下,水务公司只好用供水补污水,每年的亏损大约有3000万元。

此外,由于设计存在缺陷,库区已经建成的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和垃圾处理场的渗滤液都存在二次污染的隐患。

万州区环保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技术上讲,无论是污泥还是渗滤液都应该有预处理的程序,没有预处理的渗滤液直接流到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必须有足够的水量稀释。

“如果渗滤液占到总水量的5%左右,污水处理厂还能承受,如果超过这个量,污水处理厂就很难处理。而现在,有时渗滤液会占到10%。”

垃圾处理场也叫苦连天,虽然生活污水产生的污泥少有重金属污染,但污泥含水率过高,常常让垃圾处理场成了“沼泽地”,不仅难以处理,而且极易缩短处理场的使用寿命。

正是由于这样的矛盾,垃圾场拒收污泥,污水厂拒收渗滤液,这在库区已经不是新鲜事。

“当初想得太简单了,把污水处理厂的污泥送去垃圾处理场填埋,垃圾处理场产生的渗滤液输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现在看来,确实考虑不周。”重庆市环保局局长曹光辉表示。

市场化运作是大势所趋

农工民主党重庆市委委员刘德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随着三峡工程175米蓄水成功,三峡水库转入后续管理阶段,三峡库区的环境保护成为全国重点流域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要使三峡库区拥有一江清水,必须大力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在采访中,记者深深感受到,市场化运作是三峡库区污水处理厂发展大势所趋。作为重庆污水处理主力军的重庆水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10年3月实现整体上市,资产规模从成立之初的14亿元发展到现有市值400多亿元,成为国内最大的专业水务上市公司,为重庆水污染治理拓宽了融资渠道,减轻了政府压力。

作为西部最大污水处理企业,重庆鸡冠石污水处理厂为节能降耗,结合出水口和江面的高低落差,建设了小型发电厂,可达到1600千瓦时,每天可发电两万度。据测算,能解决该厂20%的电耗,年创经济效益近500万元。

重庆水务集团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由于在三峡特殊地形建设成的污水处理厂,多具有发电的条件,因此将在全市逐步推广。

记者还从重庆渝北区环保局获悉,近年来,该区已建成投用8个场镇、景区无能耗污水处理站,每个处理站日处理污水能力可达1000吨,解决了农村水污染处理难题。

据介绍,这种无能耗污水处理站没有常见的生化池,取而代之的是污水处理池中长势喜人的京水菜、大聚藻、伞草、水生美人蕉等水生植物。“这些植物与厌氧发酵处理装置、氧化曝气装置等一起,让整个污水处理系统实现了无能耗运作。”

据了解,修建一个普通日处理量1000吨的污水处理厂,至少须花200万元;建一个无能耗污水处理站,费用仅需70万元左右。

同时,污水处理站的运行很简单,一个人监管绰绰有余,处理一个6000人农村场镇产生的污水,运行管理费用每天仅25元/千吨,每吨污水处理费低至2分5厘,而城市每吨污水的处理费高达8角。

重庆水务集团有关负责人称,政府投资应起到拉动社会资本投资环保产业的作用,避免对社会资本产生挤出效应。实际上,重庆近年来“政府建网、企业建厂、市场化运营”模式已经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可资一些城市借鉴。(李国师建安)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