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看湖泊环境变化

2010年06月04日15:39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环境执法 湖泊水质 环境状况 畜禽养殖污染 除磷脱氮 湖泊环境 2009年 2008年 富营养 洞庭湖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内容摘要: 6月3日环境保护部发布了《200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有关湖泊的数据表明,湖泊水质正在逐步改善,但总体上污染仍然普遍比较严重,湖泊治理保护形势严峻。如去年滇池草海、外海营养状态均为重度富营养,35条入滇河道中有11条污染程度显著加重。

6月3日环境保护部发布了《200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有关湖泊的数据表明,湖泊水质正在逐步改善,但总体上污染仍然普遍比较严重,湖泊治理保护形势严峻。

一些湖泊水库水质好转,另外一些变差

由于不断加大治理保护力度,一些湖泊水质好转。2009年,26个国控重点湖(库)中9个为劣Ⅴ类,2008年为11个;中度富营养的湖泊两个,2008年是5个;松花湖、镜泊湖以及东湖和玄武湖水质好转。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Ⅱ类水质的湖(库)减少。2009年,国家重点监控了26个湖泊(水库),满足Ⅱ类水质的只有1个;2008年,国家重点监控了28个湖泊(水库),满足Ⅱ类水质的4个。还有一些湖泊水质变差了,例如,洱海水质由2008年的Ⅱ类下降为Ⅲ类。另外,两年来,Ⅳ类以及Ⅴ类的湖泊数量没有变化,分别为6个和5个。

这些湖泊的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和总磷,富营养化是突出问题,也是一个顽疾。2009年,营养状态为重度富营养的1个,中度富营养的两个,轻度富营养的8个,其他均为中营养,与2008年相比,变化不大。

湖泊的氮和磷主要来自于面源,包括畜禽养殖污染排放、生活污水排放以及农业源等。另外,工业企业氮、磷排放标准制定滞后,大部分污水处理设施没有除磷脱氮工程。因此,解决湖泊的富营养化问题,控制氮、磷的排放是关键,“十二五”期间必须把氮、磷排放纳入减排指标。

“让湖泊休养生息”在太湖初见成效

与上年相比,我国湖泊污染的变化趋势尚不明显。“三湖”总体水质及其他大部分湖泊、水库的水质基本维持原有水平。镜泊湖、东湖、千岛湖等湖泊水质有所好转,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能够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各地的湖泊治理保护措施进一步加严,力度更大。这在环太湖河流上表现得尤其明显。

太湖环湖河流近两年来水质实现了明显好转。尤其在2009年,一举从中度污染转为轻度污染,这一可喜的变化,与太湖流域各省市的重视分不开,也得益于各地在治污上积极有效的合作。

江苏、浙江两省在治理太湖上都下了大功夫,比如加强环境执法监督,加大控源截污力度;推进太湖水环境治理,促进湖体正常流动;坚持清淤和河道整治相结合,改善湖区生态环境;做好蓝藻打捞和湖泛防控工作,抓好应急度夏。无锡市限期淘汰落后产能,关闭了一大批化工企业,并提高新建项目环境准入门槛;加快污水处理厂和管网配套建设,提高污水集中处理率。同时,江苏省对太湖流域六大重污染行业的污水处理设施实行提标改造工程,大幅度削减了污染物排放。环太湖河流水质的改善,使人看到了落实“让湖泊休养生息”政策措施的成效,增强了改善太湖水质的信心和希望。

水量减少导致湖泊水质更难改善

公报表明,滇池环湖河流总体为重度污染,而且与2008年相比,水质有所下降,另外,洱海的水质也变差了。而洞庭湖水质自2008年从Ⅳ类水下降为Ⅴ类水后,去年水质仍无好转。这些湖泊以及环湖河流水质的下降,除了排污企业多、污染物排放量大等固有的因素之外,还要考虑一些新的因素,如因为严重干旱、大型水利工程建设而导致了入湖水量减少,缩小了湖泊的环境容量。

湖泊蓄水量大幅减少,给湖泊污染治理带来新的挑战。以洞庭湖为例,三峡水库的建成蓄水,使洞庭湖与长江之间旧的平衡被打破。据报道,上世纪50年代初,长江入湖水量多年平均径流1501亿立方米,而1990~1998年长江入湖多年平均径流量已减少至621亿立方米,减少880亿立方米。三峡水库蓄水以来,长江入湖水量进一步减少。连续几年来,洞庭湖区干旱现象逐年加剧,特别是洞庭湖北部地区俨然已成为湖南第四个干旱带。严重枯水削弱了洞庭湖对污染的净化能力,使洞庭湖难以保持良好的水质。

去年,云南遭遇持续干旱,省内的9个湖泊水位下降,水量与往年同期减少约7.65亿立方米,大量的河流和湖泊水达不到水环境功能要求,致使部分湖泊湖体污染物浓度上升,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影响,水质有所下降。如去年滇池草海、外海营养状态均为重度富营养,35条入滇河道中有11条污染程度显著加重。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