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造型酷似“白玉兰”的海上人工岛,有可能呈现在未来的杭州湾中。
记者昨天从上海市海洋局了解到,上海建设“海上城市”的战略研究规划已浮出水面。由上海市海洋局会同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奉贤区海洋开发办公室、奉贤区海湾镇政府等共同承担的上海“海上城市”战略规划研究课题,1月12日已在奉贤通过专家评审和咨询。
“海上城市”的生态性引人注目。据此研究课题负责人、上海市海洋局潘增弟研究员透露,上海“海上城市”的建设方式基本采用填海式、浮体式、围海式和栈桥式相结合的综合施工模式。它能综合利用城市建筑废弃物,从而推进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联动。据有关部门统计,上海每天产生的建筑废弃物约3.7万吨,约占城市固体废弃物总量的30%,而研究、规划建设“海上城市”,可为大量建筑废弃物等寻找到新的处置方法。据测算,建设6-7平方公里面积的“海上城市”,大约要5400万立方米的充填材料。
潘增弟说,规划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二至三个5年计划或更长的时间,建成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海上城市”。“海上城市”研究规划还设想充分利用海上风力和潮汐发电解决部分能源,利用海水淡化工程解决部分饮用水和生活用水等。
生活在海上并非梦想,迪拜的棕榈岛计划就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海岛项目。不过考虑到它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已有专家对它提出了质疑与担忧。对此,潘增弟表示,开展“海上城市”战略规划课题研究的意义,主要在于拓展上海城市发展的空间,为综合利用海洋资源和城市建筑废弃物探索一条新路。至于它在经济及技术等方面的可行性,还有待进行深入论证。 (记者 李艳秋 通讯员 张华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