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日本有关光化学雾污染的消 息颇多,而且此类消息经常扯到中国身上,说是中国的越境污染造成了日本的大气污染。对此,一些日本学者和专家认为,光化学雾污染,日本也有责任,日本应该多考虑如何同中国合作,共同应对环境问题。(资料图片)
日本《呼声》月刊11月号发表题为“是全世界在污染中国”的文章,作者是日本京都造型艺术大学教授竹村真一。文章指出,中国的环境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整个世界的缩影,中国这面镜子折射出来的就是经济全球化的自画像。因此,单纯地将责任归咎于中国,无益于问题的解决。简单地认为“都是中国的错”,可能会让整个世界在将来偿还更大的亏空。文章摘要如下。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即将召开之际,中国被指正面临环境污染、食品安全、水资源短缺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种论调无疑是将责任完全推给中国,其实我们或许有必要把这看成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来加以解决。
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中国问题”也是“世界问题”这一观点。
中国每年因污染损失达GDP的10%(资料图片)
“都是中国的错”?
第一就是无需赘述的“越境污染”问题。遭到污染的和含有有毒物质的食品被销售到世界各地。近来日本不断发出的光化学烟雾警报恐怕不能不说与中国大气污染物质的增加有关。中国的污染物不仅对毗邻的日本产生影响,甚至由于偏西气流的推动直接到达了美国。由此看来,将中国问题作为世界问题来对待是理所应当的事。
但是产生这些污染的原因之一是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独自承担了世界范围内相当比例的制造业生产,这一点是不能忽略的。生产基地集中在中国,相应的环境负担也会集中到中国。换句话说,正是由于中国承担了全世界的环境负担,而且环境政策相对宽松,才吸引众多企业来中国投资建厂。在这点上恐怕日本企业也不能例外吧。
中国的环境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整个世界的缩影,中国这面镜子折射出来的就是经济全球化的自画像。因此单纯地将责任归咎于中国,无益于问题的解决。简单地认为“都是中国的错”,可能会让整个世界在将来偿还更大的亏空。
还有就是“资源问题”。截至20世纪末,中国已经基本实现十几亿人口的粮食自给,而进入21世纪后,每年却要进口一成左右的粮食。虽说是一成,但中国的一成就相当于日本的全部。这不仅给世界粮食市场带来巨大影响,也使整个地球的环境危机进一步加深。
未来形势更加严峻
现在的情况才刚刚是个开始,今后的问题可能更加严峻。为什么这么说?我们从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第一,随着中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与环境问题相伴而生的各种不均衡也在扩大。汽车以一天1000辆的速度增加,电力企业也在超负荷运转。预计当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耗量与日本持平时,其能源消耗总量将是美国目前能源消耗量的两倍。能够满足如此巨大的能源需求的资源恐怕找遍整个世界也没有。
此外,城市与农村的不均衡、社会不同阶层间差距的扩大都可能引发剧烈冲突。中国历来有“大城市优先”的传统,城市污水总是排向周围的乡镇,增加了那里的环境负担。这种趋势必然在日后催生大量的“环境难民”,这不仅将加强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环境负担,还有可能向世界其它地区扩散。
第二个方面是,气候变动及异常天气的增加,使得灾害和水资源不足的问题愈发严峻。喜马拉雅及整个青藏高原地区的冰川都呈现出减少的趋势,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等几乎所有的亚洲大河都发源于此。如果冰川消融的势头得不到遏制,十年之内亚洲全境将可能面临严重的水资源危机。
第三个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就是,石油价格飙升造成的全球性经济崩溃。尽管现在油价飙升很大程度上是人们预期石油需求将会增加等人为因素造成的,但这不过是最近几年的事情。如果我们以十年为一个跨度进行观察就会发现,石油开采的成本是在逐渐增加的。即便石油资源不会枯竭,但需要下挖到更深的地层,还是会增加成本,结果是有更多的油田遭到废弃。
“本国的食品和能源要是不够的话就从世界其它地方进口”。这种方式其实是建立在石油价格低廉这一虚幻的基础之上的。在经济全球化框架内,“本国没有就从其它地方运过来”这种20世纪通行的做法今后恐怕难以继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