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近日,中石化青岛市“11·22”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下简称东黄爆炸事件)处理结果终于尘埃落定,事件相关的48人受到处分。身为中石化董事长,63岁的傅成玉首当其冲,领到行政记过。
入主中石化之前,傅成玉曾在中海油执政多年。把中海油的经验套在中石化身上,傅成玉的这场内部变革远没有预想的顺利。2013年,阵痛便不时发作。从解约应届生、环保部暂停新炼化项目环评审核被罚,再到因11月22日东黄爆炸事件被行政记过,大佬傅成玉可谓流年不利。
股市方面,两桶油的表现都差强人意。从2012年最后一个交易日的6.92元到去年12月31日的4.48元,中石化跌幅仅11.46%,但其全年市值蒸发却高达676亿元,在央企市值蒸发榜单上位于中石油、神华集团之后,名列第三。
此前,针对这种情况,国务院国资委也曾表示, 2014年将加强企业的各类考核,对考核不达标、长期亏损、安全生产不达标等“不在状态”的中央企业,将严格处治。
全国瞩目的中石化东黄爆炸事件的处理结果,也许证明了国资委的决心。在受到行政记过处分后,傅玉成尚未公开发声。2014年,在中石化将会走向何方这个问题上,大佬傅玉成或许会抛开中海油的“成功经验”,谋划更多。
拷贝中海油经验 解约800应届生
从1982年加入中海油到2011年调任中石化掌门人,傅成玉积累了很多中海油发展的成功经验。易地再战,傅成玉的内部改革总有几分中海油的旧影。
去年,是傅成玉入主中石化的第三年。
但是这年的春节,与中石化二级单位提前签约后又被解约的800余名应届毕业生,是在未上岗就再次失业的烦恼中度过的。
事情的起因要从傅成玉的改革说起。此前,傅成玉在中石化多次提出“提高效益,但绝不裁员”。中石化旗下的二级单位在校园招聘完成后,签约了800余名应届生。但在1月份召开2012年年终工作会之后,中石化总部却突然砍掉了这些进人指标。
一位中石化的员工说,“比如我们单位往年都要招聘几百甚至上千名应届毕业生,本来以为今年的招聘规模与往年差不多,结果总部今年一个指标也没批给我们。”
被解约的800余名学生中,有不少是中石化内部员工的子女,这也令中石化很多在职员工很是不满。而中石化官方给出的理由是,“二级单位与毕业生签约是违规的,统一招考更公平”。此外,中石化某高管还说:“中石化的员工总数已经严重偏多了,就只能从外部招聘这个口上严把关了。”
中石化的效益与中海油比起来太低,确实存在减员增效的巨大空间。中海油现有员工人数不足十万,中石化用工总量却高达106万人,2012年上半年,中海油的净利润还首次超过了中石化。可以想见,傅成玉减员增效之心不可谓不急切。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对于傅成玉的这招“减员增效”,很多人士都认为这是“不了解情况,生搬硬套”。“从解约应届毕业生这件事情来看,傅成玉还是不太了解中石化的实际情况,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傅成玉那套在中海油的改革可能很难复制。”一位中石化高管说,改革应该是对症下药,不能操之过急,傅成玉应该把中石化的实际情况搞清楚再说。
最终,中石化支付了相关应届生一定额度的违约金,此事才算了结。
环境保护 一笔算不清的乱账
2012年11月份,中石化首次发表《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环境保护白皮书(2012版)》,也是中国企业发布的首个环境保护白皮书。傅成玉曾表态:“凡是环境保护需要花的钱一分不少,凡是不符合环境保护的事的一件不做,凡是污染和破坏环境的效益一分不要。”
“家大业大”的中石化,并没有因为白皮书而完全拒污染于门外。
在这之间,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插曲。进入2013年,雾霾便把北京裹了个严严实实。在去年的两会期间,雾霾同样理所当然成了绕不开的话题。此前,中石化也被当做是雾霾的“功臣”而多次受到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