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
作者:厉以宁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年11月
定价:48.00元
《改革红利与发展活力》
作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2013年11月
定价:45.00元
近日,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的新著《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新书发布会举行。在当日的主题演讲中,厉以宁谈到了自己在本书中关注的几个重点问题。
1
非均衡经济中的市场主体
非均衡分为两类,第一类非均衡是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非均衡,主要是市场不完善存在着垄断等而形成的。中国的非均衡主要是缺乏市场主体。因为产权不明晰,产权没有界定,没有产权的界定当然就不会有真正的市场主体,所以当时我提出的主要是股份制的改革。另外,股份制是明确产权最有效的办法,只有产权明确了,市场主体才形成,这样才能走市场经济的道路。
中国这么多农民,照理说都应该是市场主体,但因为产权没有界定,农民实际上没有产权、没有财产性收入,所以中国产权改革尚未完成。不把剩下的国有企业的问题解决,我们很难成为有效的市场经济。
2
土地确权
去年11月下旬,正是十八大结束以后不久,我带领政协经济委员会的调研组到浙江的杭州、嘉兴、湖州三个市下面的县做了土地确权的调研。令我们全组调研人员非常吃惊的是,一走进村子满地都是炸完的炮仗。我们经过调查、座谈,听取市政府的汇报,土地确权的确要大变革。第一,农民土地确权后心里踏实了,不怕别人随意地侵占。农民土地流转现在为止非常少,为什么?如果土地入股,怕入股以后土地就归你了。土地确权以后,入股了土地还是我的。
第二,我看到一个现象,城市人均收入跟农村人均收入差距缩小。嘉兴市的汇报明确讲,在土地确权以前,城市人均收入跟农村人均收入之比是3.1:1。土地确权以后,调查的结果是1.9:1。为什么会缩小呢?在农村开座谈会,农民说土地确权了,我扩大了种植业、养殖业,这是一方面。第二,农民把宅基地的房子都拆掉了,我们去的那个村子都是盖四层楼,我说你住得了吗?他说,自己只要住两层就够了,其余的出租,有了房租收入。另外,土地确权以后我不怕了,我到外面去打工。
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第三个好处是什么呢?这些农民感到土地确权之前要重新丈量,丈量以后发现现在的统计耕地增加了20%。怎么会耕地增加20%呢?我们座谈会上就说了,第一个原因,当初承包制开始的时候,因为现在的确权是在承包的基础上,承包制开始的时候好地一亩算一亩,坏地两亩折算一亩。经过30年的承包,农民精耕细作,土地质量相距不大了,所以这次土地重新确权测量的时候一亩算一亩,土地就多了。第二,过去土地都分成小块的,田有田埂,割成小块,用牛耕作,田埂刨掉不算地,田埂两边挡住太阳的地方不算地,现在田埂都撤掉了,用拖拉机了,田埂里边都算地里面了。第三个原因,当初要交农业税,所以地要少报一点,一亩三分地都少报一点,家家如此。现在不同了,农业税没有了,现在土地刚丈量完大家都实报,没人少报,因为少报吃亏。
3
国有资本体制改革
国有资本体制改革分两个层次。先谈高层次的问题。国资委今后如果存在的话,不要管企业了,你管资源配置,国资委下面设立若干个专业的、综合的国家资本投资基金公司,他管控股,管股权的增加和减少,哪个部门是短缺的,哪个是新兴产业,我要增加投资,产能过剩的,效益不好的,撤走。
再说低层次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应该一律按法人治理结构来管。因为你已经是股份制企业了,你已经是上市公司了,法律把你管住了,法人治理结构有股东大会,有董事会,有监事会,还有一套体制,你国资委凭什么来管,说不过去的。如果国家要控股,就投入股份。
另外,每个民营企业产权必须清晰,产权必须界定。
4
收入分配体制改革
现在一些人认为,二次分配更重要,二次分配便于以富济贫。或者初次分配、二次分配同样重要。我的观点很明确,初次分配更重要。什么理由?举个例子,农民没有产权是初次分配不到位的表现。第二个,劳动力市场供给方多是些农民工,多是城市的中下层的老百姓。他们单个进入市场,是弱势。求方是大企业、大事业单位,在劳动力市场招人。供求双方力量对比是不对称、不平等的。大企业力量强,工资多少由它说了算,弱势群体你没有发言权的,这种情况不改行吗?
第三个例子,农产品销售市场,出售农产品的是单个农户、牧户,他们的力量是弱的,而收购商、大超市,或者食品加工企业是强势单位,你斗不过它。西方国家是农民组成了农业生产合作社。我到荷兰、丹麦、新西兰考察过,它的农业合作社的联社力量极其壮大,它有车队、有船队、有仓库、有冷藏库、有码头。中国的农民合作社刚成立,都是以村、以乡为单位的,联社现在还没有开始。
第四,教育制度的改革。教育制度关系到初次进入市场者的工资待遇情况,在中国,由于存在着城乡二元结构或者城乡二元体制,往往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城市人均教育经费多,农村人均教育经费少。即使是义务教育,农村的校舍差、师资差、设备差,学生学习质量不高,所以农村的孩子读完初中以后不想升高中。初中毕业找工作他能找到什么好工作?简单的、重复性的体力劳动。这种情况下在西方叫做二元劳动市场,他在低等的劳动市场干活,这种情况,慢慢就会在中国社会上形成社会阶层固化,或者叫职业世袭制。
二次分配也重要,但在中国目前二次分配最要紧的是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福利刚性非常重要,在中国一定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不要去攀比,国外有这种福利我们干吗不有?那个城市有我干吗不有?各地有各地的情况,量力而行。
另外,在实行福利制度的同时创业精神不能下降,任何国家都要有创业精神、创造精神,没有这个经济就停了,就变成懒汉了,这样社会还能发展下去吗?
5
城乡一体化和城镇化
因为在中国存在着城乡二元结构,这个是我们改革要破除的。城乡居民权利不平等,就会产生户籍的歧视,差别对待。所以,城镇化最后是要实现城乡一体化。
西方发达国家当初的城镇化跟工业化是平行的,城镇化的同时就是工业化,工业化的同时就是城镇化。西方已经反映出来城市病,就是城市变成污染源,城市变成贫民窟,这样就变成了反城市化。什么意思呢?有钱人从城里迁出进入郊区,而穷人继续在城里,这样城里失业增长、自然破坏等等。中国不能这么办,中国现在的城镇化率,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是51%或52%,但这并不等于有城市户口的有这么多人,因为其中有很多是来城市居住半年以上的农民工,如果把农民户籍刨掉,中国的城镇化率可能只有百分之三十几。美国的城镇化率到90%以上了,西欧在80%左右,再过10年左右我们的人口14亿多,假定有80%是城里人,现在的城市是6亿多人,再加5亿多人进城,城市会变成什么样子啊?土地够吗?淡水供应够吗?人们没法生活下去,生活质量将大大下降,所以中国不能这样。
中国的国情是老城区,加新城区,加新社区,老城区就是现在历史上形成的城区,要改造,把工业污染的企业迁走,把棚户区拆迁,把商业、服务业搞好。房子拆迁以后盖新的,成为适合人居住的居民区。在城市周围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物流园区做成新城区,新城区要有居民,要有民营企业,要有个体工商户进去。
新社区是中国的特色。现在各地已有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经有些居民楼,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让它进一步再发展。第一,园林化;第二,循环经济化,绿色经济;第三,公共服务到位,各个公共设施建立;第四,城乡社会保障走向一体化;第五,从村镇管理变成社区自治,这就是方向。到了这个时候,农村就跟城镇一样了,是未来的新的城镇。很多地方都在实行这样的一种方式,因为农民在当地就融合了。
户口的一元化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在中国大概分两条路走,一条路,大城市可采取上海的积分制。分区推进条件成熟了,一个社区一个社区推进,不要积分,双轨制。最后,农民工的市民化成为重点。农民工跟城市人一样待遇了,但农民继续存在,从事农业,包括家庭农场主、家庭养殖场主,包括打工的,都是农民,农民是他们的职业,但是他的身份跟城市居民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