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星巴克这次没被众人推

2013年10月24日16:40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星巴克 价格歧视 吐槽 油价 动物内脏 纱线 公平贸易 车价 房价

近日,因“售价为物料成本的10倍”、“亚太区利润率为欧洲16倍”、“中国市场价格足足比美国的贵了1/3”,洋咖啡品牌星巴克被知名媒体指责为“价格歧视”、“牟取暴利”,“违背了WTO公平贸易原则”,而受到抨击。

上述指责不可谓不严厉,但令人意外的是,公众的反馈却并非墙倒众人推的齐声喝彩,在媒体和互联网上,为星巴克说话的人颇为不少。

有主见的民间舆论体现了公众的成熟,他们并没有因为被“价格歧视”而激发出对洋品牌的愤恨,而是选择更相信市场经济的常识,比如企业有自主制定价格的权力,决定价格的不止是成本,还有供需关系等。

客观说,拿星巴克的价格与利润来解释暴利和价格歧视实在是有点选错了对象,暴露出经济常识的缺乏。再者,以物料成本来衡量是否暴利也失之偏颇,一杯成本4元的咖啡卖到30元不假,但顾客购买的又岂止是一杯咖啡,它还可能是一种服务、一种文化、一下午的悠闲时光,否则5元一杯的咖啡便宜不假,却很可能会使星巴克人满为患,错失其本来面目。

商品的定价总体而言是由稀缺性与市场认可度决定的。

在奢侈品方面尤其如此,否则很难理解一件名牌衬衫卖上万人民币,还有人趋之若鹜。当服装等产品主要不是为了保暖,而是替人打上身份与文化的烙印时,其背后的运作,与品牌的持久力至关重要,所有的广告、代言、设计、门店气氛营造,都需要持久的投入与维系。

为一件奢侈品服装计算成本,纱线多少钱,印染多少钱,在中国缝纫一件多少钱,而后加上10%左右的合理利润,得出产品的价格,奢侈品厂商就得喝西北风。让一块名牌丝巾卖100元人民币,贵妇们还会买吗?

同样的商品,在不同地区执行不同的价格,也是市场经济的常态,其根本原因是地区之间存在需求上的差异,消费者的偏好也不同。还是以餐饮业为例,欧美国家收入比中国高很多,但鸡爪、猪蹄、动物内脏这些肉制品却卖得比中国便宜很多,并向中国大量出口,一样的物料为什么在中国卖得更贵?无他,英国人不喜欢,但中国消费者却青睐。

媒体曝光一些商品在中国市场上售价偏高的不良现象不是不可以,但显然星巴克不是个好例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不存在欺诈、特权与垄断,只要消费者认可,它价格定多少又有什么关系呢?

暴利批判者,把矛头对准了生产商的贪婪,消费者的虚荣,忘记了市场正是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之上,自由市场由竞争决定价格。垄断由反垄断法规制,自由定价是市场的权利。

为什么星巴克这次没被众人推?还因为星巴克虽然贵,但却与民生相隔甚远。吃饱没事喝个咖啡,那是小资们的享受,而对普通群众来说,日常的民生中有太多比星巴克脸儿熟却又比它贵的商品,比如油价,内地的油价比美国贵早已不是传说,比如房价、车价。因为有这些商品“珠玉”在前,人们才会对星巴克的暴利有了体谅之心,才会把对星巴克的抨击吐槽为“不问民生问咖啡”。(宗禾)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财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