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我所在的部门有一半的员工都是‘空降’下来的。”在某央企工作的孔岩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他所在的企业今年新招进的员工中既有名牌大学的硕士毕业生,也有普通院校的专科毕业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孔岩和身边的同事一样,有点看不懂。
近几年来,央企因为“稳定、高福利、发展空间大”,已经成为大学生眼中最热门的工作单位选择,可是,得到一些央企工作的过程却总是让人感到云里雾里,不甚透明。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近日对2147人进行的关于“你觉得央企招聘透明度怎么样”的调查显示,61%的受访者认为央企招聘“很不透明”,18.4%的受访者认为“不太透明”,10.7%的受访者认为“一般”,6%的受访者认为“比较透明”,1.9%的受访者认为“非常透明”,2%的受访者认为“不好说”。
在受访者中,就职于“央企、国企”的占25.1%;就职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占28.9%;就职于“民营企业、外企”的占33.7%;“学生、其他”占12.2%。
45.2%的受访者认为身边不符合招聘要求进入央企的员工“非常多”
调查显示,在参与调查的人中,感受到身边不符合招聘要求进入央企的员工“非常多” 的人占45.2%,“比较多”的人占28.3%。
今年刚刚入职某央企总部的达益告诉记者,据他了解,本企业一局级单位今年单独留出30个子弟指标,涉及岗位很广,包括生产运营类、工程类、行政类、人事类等,但不占校招名额。他还透露,有央企招聘的子弟指标甚至会在公司内部提前公示。
对此,某央企全资子公司的招聘人员李明承认这种现象虽然并不普遍,但的确存在。他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在校园招聘中,大约占5%的被录用者和领导有关系,他们通常在学历等一些硬性条件上不符合要求,但专业通常相关;在日常的社会招聘中,各级领导的亲戚被安排到一些比较“舒服”的岗位也会偶尔发生,在一些历史较久的央企中,个别部门的员工大部分都是“关系户”的情况也存在。
根据调查,受访者认为央企招聘中的“不透明”表现在“萝卜招聘,走非正常招聘途径”的占75.7%;“最终录取成绩不公开”的占60.6%;“招聘信息不公开”的占55.5%;“考试录取标准不统一”的占55%;“没有统一的考试内容”的占36.7%,“其他”的占4.3%。
今年进入某央企的苏简,在其所接触的新员工中还没有发现“关系户”,因为对考试时间、内容都对得上,肯定是通过考试的。最初,他是在网上看到央企招聘信息的,经过笔试、面试得到央企的录用通知。但多少有点遗憾的是,他与新同事交流中发现都不清楚自己的录取分数。
在调查中,“家人、熟人推荐”被认为是进入央企最关键的因素占71.6%,选择“从网络、宣讲会及时了解招聘信息”的占17.4%,选择“老师推荐”的占1.9%,选择“实习”的占2.2%,选择“其他”的占6.7%。
和达益一样,在某央企工作的赵航认为央企的招聘部门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企业要靠上级央企拿项目,“如果领导递个条子让你录取他,你敢不录取吗?”
英才网联内容总监苑航认为,央企中存在这些“世袭岗位”是央企员工的一种内部福利。如果有两名从同样学校、同样专业、拥有同等学历的两名毕业生参加招聘,拥有“关系”者的录用几率会大大增高。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吴春波认为,这种“萝卜招聘”带来的唯一好处是降低招聘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