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储粮涉足食用油市场 被质疑与民争利

2012年06月04日10:48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中储粮 胡星斗 粮油仓储 市场人士 投资者报 市场目标 市场份额 金鼎 金龙鱼 福临门

《投资者报》记者 孙卫涛

中储粮布局粮油终端市场的步伐正在加速。来自中储粮官网的信息显示,5月30日,中储粮油脂公司与山西中储粮购销有限公司正式签约,后者将在山西省美特好、华联、山姆士等千家超市铺货中储粮旗下的“金鼎”小包装食用油。

在签约会上,有业内人士表示,作为粮油行业屈指可数的央企,中储粮介入粮油终端市场有利于政府职能部门的宏观调控,同时有利于打造油脂市场的安全体系,打破外资企业一家独大的局面。

但自中储粮开始涉足粮油终端市场以来就争议不断。一位业内人士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中储粮是公益性国企,不应该涉足市场竞争,进军粮油终端市场是与民争利,而且国企管理水平不断被人诟病,这种做法并不可取。

小包装食用油试销 反应平平

今年年初,中储粮旗下的全资子公司——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推出了名为“金鼎”的小包装食用油以进军国内粮油终端市场,有5升装和1.8升装。

“年初的时候,我们卖过一段时间中储粮的金鼎小包装,因为是新出的品牌,顾客大多数不认这个牌子,卖的并不是很好,但是价格相对比较便宜。”北京锦绣大地粮油市场的一位批发商对《投资者报》记者说道。

《投资者报》记者调查发现,在北京的超市大卖场和粮贸市场上,金鼎的小包装食用油并不是太多。

“我们这边有金鼎的代理商,感觉卖的还行,但是因为金龙鱼和福临门是老品牌了,大多数人还是认这些牌子。”浙江宁海的一位粮油批发商对《投资者报》记者说道。

“目前华北和华东有7个省份在销售,从年初试销到现在已经销售了4万吨食用油,而我们今年的目标是20万吨。”中储粮油脂公司的一位内部人士对《投资者报》记者说道。

上述人士向《投资者报》记者透露,目前金鼎的价格要比竞争对手整体低3%~5%,这是中储粮切入市场的策略,不过因为品牌知名度不高,定位高价格也不太现实,所以前期中储粮主打传统渠道,接下来的6~7月份将会进入超市大卖场。

食用油市场是一个高度竞争和国际化的行业,作为一名新兵的中储粮能否顺利进入市场,也是值得关注。

“中储粮进军粮油终端市场的机会肯定是有的,因为资金实力比较强,而且拥有原料供应先天优势,有利于控制成本,是能够切出一定市场份额来的。”博盖咨询董事总经理高剑锋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但是中储粮做高端食用油的机会不大,更多的是在大众市场。否则就有点偏离之前的调节市场的初衷。”

但是也有业内人士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中储粮的机会不大,因为外资巨头是不会放任竞争对手迅速成长的。

具政府补贴优势 中储粮搅局

多数业内人士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中储粮进军粮油终端市场有着众多的优势。

“中储粮有进出口权,有权力不用也是白费,而且国家还有补贴。中储粮每一吨油的库存都会享有国家给予的保管费用。这样它的生产成本就比别人低,所以即使打价格战,中储粮也有很大优势。”一位接近中储粮管理层的人士对《投资者报》记者说道。

不过,中储粮内部人士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目前食用油这一业务还没有获得任何国家补贴,现在的优势只是在加工环节。

“现在的科技日新月异,我们的生产厂都是2008年以后投产的,技术设备比较先进,加工费就会略低,像益海嘉里最早的厂子都是上世纪90时代建立的,设备肯定不如我们现在的好。所以我们的加工环节会比竞争对手低6%。”上述内部人士对《投资者报》记者同时表示,因为国际四大粮商掌握着原料供应,所以中储粮并没有所谓的原料优势。

不过接近中储粮管理层的人士向《投资者报》记者透露,中储粮可能会采取这样的操作思路:中储粮收储的豆油不会马上加工,先搁置一段时间,等拿到补贴后再加工,因为它有一个推陈储新的机制可以利用,这样就可以持续循环下去。

公开资料显示,中储粮每年粮仓有20%到30%要进行库存轮换,收购新粮食与出售陈年粮食价格是有差异的,而国家就会对这一部分进行一定的补偿。

“中储粮的补贴是来自托市收购和临时储备收购的,托市收购一斤补贴3分钱,由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牵头实施。”中储粮一位员工对《投资者报》记者说道。

此外,中储粮还有油库储备、收购、进出口权、分布区域广以及商业信息情报多等优势。官方网站资料显示,中储粮油脂公司目前直接管理的储备油脂油料储备库遍布全国各地,并全资或控股拥有各类油脂油料加工厂、粮油中转、贸易、期货经纪公司等多家企业。

“如果中储粮真转型成一家企业,可以说粮油行业格局将彻底改变。”中储粮一位员工对《投资者报》记者说道。

调节市场还是与民争利?

中储粮布局粮油终端市场的目的何在?

“主要是国企增值保值和产业链延伸。中储粮刚开始只是一个做储备的公司,以前收储的时候被人抬高价格,卖货的时候被人压低价格,但是国有企业也要保值增值,所以我们建设了很多加工厂,利用终端产品保值增值。另一方面还是要服务国家的宏观政策调节。”上述中储粮油脂公司的内部人士说道。

官方资料显示,中储粮油脂公司是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设立的全资子公司,公司注册资金5亿元。它的主要职能包括:一是管理中央储备油脂油料,确保中央储备油脂油料数量真实、质量完好,确保国家急需时调得动、用得上;二是执行国家对油脂油料市场的宏观调控任务,维护市场稳定,维护农民利益;三是搞好中央储备油脂油料轮换,开展油脂油料经营,提高市场占有率;四是发展油脂加工产业和物流体系,延伸产业链条,逐步将公司发展成为集仓储、贸易、加工和进出口为一体的大型专业化油脂油料公司。

按照此前的计划,中储粮2012年整体的销量目标是20万吨食用油,在未来5年的销量要在全国达到100万吨,销售额100亿元,达到10%左右的市场份额,由此才能在终端市场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

“现在中储粮的工厂在镇江,天津、东莞等地的工厂也在建设,三家工厂加起来有60万吨产能,完全能满足今年的预期销量。”上述人士对《投资者报》记者说道。

据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中国小包装食用油的销量约为700万~800万吨,预计未来5年将会增长到1000万吨的体量。2011年,中粮“福临门”的市场占有率大约在15%左右,益海嘉里集团“金龙鱼”的市场份额约为40%。

因此,不少业内人士质疑中储粮10%的市场目标能否起到调节粮油终端市场的作用。

而更多的市场人士在质疑中储粮进军粮油终端市场的目的是在与民争利。现在的粮油市场,一头是寡头企业,一头是众多市场份额很低的小企业,如果中储粮利用国资背景大举进入的话,势必造成一批中小企业倒闭或者被收购。

一位市场人士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中储粮进军食用油市场,可能会导致最终一些地方的国有油脂企业并入中储粮。”

不过一位中储粮的内部人士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目前中储粮并没有收购和并购油脂企业,至于未来还不确定。

公益与市场的尴尬定位

公开资料显示,中储粮总公司成立于2000年,是受国务院委托具体负责中央储备粮(含中央储备油)的经营管理,对中央储备粮的总量、质量和储存安全负总责,同时接受国家委托执行粮油购销调存等调控任务。中储粮是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大型重要骨干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机构的试点单位,享受国务院确定的国有大中型重点联系企业的有关政策,在国家计划、财政中实行单列。

换句话说,国家对于中储粮的定位是国家的“大粮仓”,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但近两年,中储粮却积极向“大粮商”转型。

随着中储粮的不断发展,粮食加工和贸易业务的步伐也在加大,市场化的业务开始逐渐增多。目前中储粮涉足油脂、大米和面粉等加工和终端业务。而官方资料显示,中储粮的主业范围是:粮油仓储、加工、贸易及物流,仓储技术研究、服务。

中储粮努力拓展“经营性业务”的根本原因在于定位的尴尬。中储粮在国家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下,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也就说,中储粮与其他国企一样面临着业绩考核,每年要求完成一定利润和增加指标。

因此,从这方面来说,中储粮不得不去涉足加工和终端市场进行谋利。这个定位让中储粮很是尴尬。

“中储粮本来就很尴尬,既行使国家调控职能,又要进行企业经营管理,这样很容易发生腐败等问题。”一位中储粮下属企业的员工对《投资者报》记者说道。

而正是中储粮这种角色转换招来了众多非议。

“目前,国企的公益性定位和市场化定位是混淆不清的。像中储粮应该是一个政策性、公益性的国有机构,主要是进行粮食储备,调节粮食市场。但是它往往进行商业化的操作,扭曲公益化的目标,唯利是图。比如,粮食紧缺的时候,加紧收粮食,造成价格高涨,之后放出粮食,从中谋利。像这样的事情,过去媒体进行过多次报道。”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中国问题学专家胡星斗对《投资者报》记者说道。

胡星斗认为,中储粮就是一个政策性和公益性的国企,应该禁止其参与市场竞争,让民营企业去参与市场竞争;此外国家应该制定规则,分类管理国有企业,把政策性、公益性和市场化的国企严格分开。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投资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