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10年来,中国内地入围世界500强的企业数量从10家跃升到58家。中国经济正在由全球经济的融入者逐步向全球经济驱动者转换
●全球研发投入的80%、技术创新的70%、技术转移的60%都是由世界500强主导完成的。但我国500强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百分比平均只有1.41%,与跨国企业存在巨大差距
9月3日—4日,中国大企业峰会在成都召开,2011中国企业500强出炉。与往年相比,中国500强企业的体量更大了,营业收入超过千亿元的企业数量已达80家。然而,2011中国企业500强的平均寿命仅为23年,人均营业收入只相当于世界企业500强和美国企业500强同类指标的45.6%、45.7%,仍然缺乏核心竞争力。
企业块头越来越大,今年58家内地企业入围世界500强
与2010中国企业500强相比,2011中国企业500强的入围门槛有了大幅提高,年营业收入从上年的110.8亿元提高到了141.98亿元。中国企业“千亿俱乐部”继续快速扩容。2011中国企业500强中,中石化的营业收入已经逼近2万亿元大关,中石油和国家电网的营业收入也都超过了1.5万亿元。同时,营业收入在1000亿元以上、1万亿元以下的企业有77家,比上年增加了17家,其中包括9家民营企业。
2011年中国内地入围世界500强企业数量也取得历史性突破,排名大幅上升。2011世界企业500强中共有69家中国公司入围,其中内地公司58家,中国台湾地区8家,香港特别行政区3家。中国内地入围企业比上年净增加15家,创下年度入围企业增加数量历史纪录。而且,上年入围世界500强的43家公司全部继续入围,排名平均上升了42.6位。
今年是中企联发布中国企业500强名单的第十年,回顾10年榜单,中国大企业在世界大企业中的地位大幅提升。2002至2011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年均增长22%,明显高于同期世界企业500强的6.9%和美国企业500强4.1%的水平。
“就近10年的平均水平看,中国大企业与世界和美国大企业相比并不逊色。”中国企业联合会会长王忠禹说,“中国大企业已经成为世界大企业中的重要力量。”
竞争性行业的表现欠佳,体现了我国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缺失
尽管成绩突出,但中国企业500强与跨国企业存在的巨大差距,依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
首先,我国大企业的行业分布明显不合理。2011中国企业500强企业数量分布前10行业都具有较强资源垄断和规模经济特征,其中约有一半属于自然垄断、资源垄断开采与利用性行业。而2011世界企业500强前10行业中,除公用设施行业之外,其他都属于竞争性行业。
其次,中国大企业的利润来源主要为资源垄断、规模经营和低成本。2011中国企业500强净利润榜前10位,全部来源于国有金融部门和垄断企业,而2011美国企业500强利润排行前10位的不少行业都具有典型的技术密集特征,如制药、计算机与办公设备、计算机软件行业。从2011世界企业500强排行榜看,有23个行业中国没有企业入围,这些行业的竞争力更多体现为对消费者的深入研究、全球品牌、核心技术、全球供应链、长周期高强度的研发投入等。
“在竞争性行业方面的不足,体现了我国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缺失。”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副主任缪荣认为。大企业往往决定着技术标准和行业发展方向,全世界研发投入的80%、技术创新的70%、技术转移的60%都是由世界500强企业主导完成的。但2011中国企业500强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百分比平均只有1.41%;研发强度在3%以上的也仅占17.77%。“绝大多数中国500强企业的增长,并不是靠技术进步推动的。”缪荣说。
此外,在历年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2/3,民营企业占1/3。这种格局近10年来没有大的变化。而且国有大企业与民营大企业的规模差距依然悬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