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终于向国家海洋局承认,在蓬莱19-3油田发现9处海底渗油点。此时距离6月初发生溢油事故已经两个半月。我曾写评论说,比“油漏子”危害更烈的是“信息漏子”;现在看得很清楚,“漏”的绝不仅仅是“信息”。
当初国家海洋局有意无意地忙于为漏油事件辩护,如今也急了,因为耽搁了两个多月,新溢油点仍在出现,溢油量继续飙升。8月9日海洋局要求康菲道歉,但对方根本就不予理睬,原来这“连裆裤”也不好穿。如今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康菲中国终于在10天之后的19日道歉了一把。
这天海洋局与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等7部委,要联合调查康菲事故(8月21日《新京报》)。监督一方的长梦,两个多月之后总算做醒了。康菲中国的美国母公司,著名产品是润滑油,你说他们是拿哪一种“润滑油”润滑了中国的监管部门?
康菲中国,入乡随俗,也学会了“把坏事变好事”的高超本领,你不能不佩服这些跨国公司“融入中国”的能力。由于康菲中国“在漏油事件处理过程中,知名度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业务成交量同比大幅度提升”,“借助这次品牌广泛传播的机遇,共同分享康菲润滑油成长所带来的喜悦”——这就是康菲的“理想与现实”。
康菲公司由康纳和菲利普斯在2002年8月合并组成,从而成了美国第三大、世界第五大的上市石油企业。作为跨国公司,康菲把手伸过了太平洋,与中海油合作,开发这蓬莱油田。别忘了,对方是“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简称“康菲中国”;而发生漏油的蓬莱19-3油田分别由中海油和康菲中国共同拥有,两者所持股份分别为51%和49%,也就是说,中海油是控股方。
“康菲中国”为什么那么牛、那么傲慢?为什么在千夫所指之下,依然“面不改色心不跳”?除了身处这样的制度环境让他们放心安心之外,直接原因就是背后的大股东是中海油,让他们安心舒心。设想有一天“康菲中国”回美国“汇报工作”,问:“为什么你们在中国出事后能这么从容?”答:“因为我所嫁的家庭叫中国,我爸是中海油!”中海油是中国的官营垄断大企业,权力和钱力都坚硬如磐石。早在7月1日,中海油就这个漏油事件作出正式回应,宣称原油渗漏点已经得到控制。如今你发现,报道中基本上只说“康菲公司”或“康菲中国”了,原则上已不提这中方“老爹”中海油的名字了。这就是“权力场”中权力垄断经营者的力量。因为他们将权力“商品化”的同时,也能使商品“权力化”。康菲中国就是因为背靠这样大树,乐得优哉游哉地乘凉去了。
如果这康菲公司是在大西洋开发海洋油气田,出了漏油事故,那将会怎么样?恰好有个对比案例:壳牌石油公司在大西洋的北海油田,也发生了漏油事故,但不到两周就在8月19日宣布成功关闭阀门,事态基本得以控制。比康菲公司更牛的壳牌公司都只好乖乖的了,盖因环境制度所决定。你说,若是在英国,康菲还能摆出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与样子么?(徐迅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