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镇斥资50亿移民涉嫌圈地

2010年11月22日10:04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茅台 茅台镇 圈地 茅台集团 茅台酒厂 中国联合商报 高仿 五马河 十一五 品牌文化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茅台酒的保护措施似乎从未间断过。

继8月底工商“国酒茅台分局”在贵州仁怀挂牌成立之后,仁怀市茅台镇投资50亿元迁移万余居民的事件再次成为媒体的曝料。

这个被业界成为仁怀市有史以来最大的工业移民潮,被官方解释为“保护国酒茅台的独特生产环境”。

政策的接力棒

今年,居住在茅台酒厂厂区范围及周边的3800户1.6万余人将接受政策的安排,前往城区新建的“国酒新城”内。未来建成的“国酒新城”占地3.18平方公里,将用来集中安置从茅台镇搬迁出来的居民及酒厂职工。

按仁怀市规划部署,这项环境工程预计耗资50亿元人民币,到2015年茅台镇城区人口将保持在1.5万人左右。

为何对人口做出如此控制?一位接近茅台集团的消息人士告诉《中国联合商报》,2009年,贵州省曾组织专家组来茅台镇考察,结论是茅台古镇严重超出了合理的环境承载能力。根据该镇实际的地理情况,合理的承载能力最多为1万人,而该镇的总人口达到了4.9万人,仅在茅台酒厂混居的人口就达到1.5万人。

“事实上,迁居只是茅台镇环境整治及城镇规划建设项目之一。”该消息人士告诉《中国联合商报》,在迁居项目启动的同时,还在茅台酒的酿造地赤水河建立河流源头保护区,确保茅台酒的用水安全。

早在“十一五”期间,仁怀市就先后关闭露天作坊100余家、证照不全的酒类企业300多家,并取缔了赤水河茅台上游直流五马河流域的297家造纸企业。

据介绍,五马河是茅台酒酿造地赤水河上游的重要支流,在它流经的仁怀市五马镇、茅坝镇有着上百年的手工造纸史。由于造纸工艺比较落后,五马河河水一度浑浊,严重污染了茅台酒的酿造用水,仁怀市政府遂作出全面取缔五马河流域小造纸作坊的决定。

“迁居可以看作是环境整治工程的继续,是茅台保护政策的又一‘接力棒’。”该人士如是分析。

佳酿需要“生态小环境”

按照贵州省仁怀市的官方说法,“茅台”一个世界知名的白酒品牌,理当有一个与其地位和名气相符的发展环境。从去年开始启动的茅台镇环境整治及城镇规划建设项目,旨在为茅台酒的高品质保持和发展腾出空间。

“茅台酒的酿造环境极为独特,一旦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将会影响中国酒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酒业观察家、九度营销策划机构总经理马斐也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了相同的看法,“邯郸丛台酒与贵州茅台酒的酿制方法几近相同,就是因为水质等地理环境的不同,使得丛台酒与茅台酒的口味不尽相同。”

据介绍,茅台酒的酿制与其所处的水源带、微生物群落、土壤植被以及气候等环境要素密不可分。早在2001年,茅台酒就成为中国白酒首个被国家纳入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其传统酿造工艺被列为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苏格兰的威士忌、法国的科涅克白兰地并列为世界三大蒸馏名酒。

“茅台酒的生产环境难以复制,人口过于集中必然导致用水与土地资源的紧张,严重影响茅台酒的可持续生产。”马斐对《中国联合商报》分析,具有“异地茅台”之称的贵州珍酒,虽然同是产于贵州的酱香型白酒,但只能说是“高仿”,还无法与茅台相媲美。

可见,保障当地水及土地资源的供应,成为茅台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保佳酿,还是保利润?

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知名白酒品牌,保护、传承茅台酒的品牌文化已成为业界共识。但如此“兴师动众”,是否事出有因?

今年11月初,贵州茅台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将在“十二五”期间增加万吨茅台酒的生产能力。

“茅台作出此项决定,是源于不断攀高的市场需求。”一位要求匿名的酒业专家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茅台酒由于生产环境独特、生产周期较长、生产工艺复杂,因此市场需求居高不下。“圈地”建厂、扩大生产规模是茅台集团打开市场与国内乃至国际知名酒企抗衡的必然手段。

“仁怀市茅台镇无疑成了茅台集团扩张‘圈地’的有力推手。”

虽然有“水源环境保护”作为幌子,但这种说法还是遭到了业界的质疑。“居民的迁移是否能够保障水源不受污染?”上述专家表示,企业对于环境的污染比民众要高得多。茅台酒需要大量水源,但同时也会排放大量酿酒污水。

“当地民众作为文化的传承载体,对茅台酒品牌文化的保护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该专家质疑:企进民退或将断送茅台酒的品牌文化,“茅台”或将成为只有品牌,没有文化的白酒。

“酒企要发展,中国酒文化也要传承。如何平抑二者的博弈,尚需从综合要素考虑。”该专家建议。

(本文来源:中国联合商报 作者:周洪博)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联合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