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煤炭行业的资源整合步入收官阶段。
山西省政府正在制定一个指导意见,以在全省范围内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重组,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
山西方面确立的目标是:到2010年年底以前,在现有煤矿基础上继续压减矿井30%,最终形成2-3个亿吨级产能的特大型煤炭集团,3-5个5000万吨级大型煤炭集团。文件要求通过整合重组,大集团控股经营的煤炭产量要达到全省总产量70%以上。
参与资源整合的有大同煤矿集团、山西焦煤集团、晋城无烟煤集团、阳泉煤业集团、潞安矿业集团、山西煤运集团等省属大企业,他们组成了山西煤炭产业的第一方阵。
本报记者 李明三 山西报道
在山西整合小煤矿的后面,有一张并不为外界熟悉的巨大资金网作为保证。
2008年3月31日,山西省煤运集团召开成立以来首次工作年会,董事长张根虎提出的年度目标是:新增煤炭生产能力1500万吨,全年煤炭产量突破3000万吨,独资控股煤矿产煤2000万吨。去年,这两个数字分别是2400万吨、1265万吨。此外,还要再扩占2亿吨煤炭资源。
张根虎手中直接可以调动的资金高达100亿,下一步要建设长治、晋城、阳泉、晋西北四大煤炭生产基地。
资源争夺、小煤矿产权收购、巨额资金的运作,已经成为山西大型煤炭企业在能源紧张状态下的新生态。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山西省煤运集团安全监督部部长郭成刚。
“山西必须绝对控股”
《21世纪》:煤运集团今年在资源整合方面估计需投入多少资金?
郭成刚:为完成今年的整合目标,至少需要资金50到70亿,肯定要引进战略投资合作者,煤运这几年大的合作方有神华、国电、浙电力、光大银行。
《21世纪》:但山西省对引进战略投资比较谨慎。
郭成刚:山西煤炭从2005年开始,就确立了尽量以深加工为结构调整的目标,就地转化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争取利润最大化。省里对引进战略投资有严格限制,第一原则上不允许省外企业来山西搞原煤生产外运,但是如果有同等规模的非煤产业,可以考虑配套;第二省外企业必须和当地企业合作而且不能控股,如果三四方合作,山西必须绝对控股。这对我们引进战略投资有一点困难,但并不是主要的。
资金、人才、设备等一系列问题,都困扰着包括我们、也包括五大集团在内的大企业。首先是资金,大同市地方煤矿有270个矿,一个矿至少得三四千万,整合一个县的煤矿就得几十亿。第二是人才、设备的问题,大同即使关掉100个矿,还有170个,每个矿至少得熟练工人20名、专业工程师10人,一个大集团有这么多闲置人才吗?没有。第三是利益问题,大集团挑肥拣瘦,地方也想把好的资源留给自己,整合一个矿,从矿主到地方官员都要做工作,得来回拉锯,谈判多次。
资源整合战
《21世纪》:山西的大型煤炭企业为什么都热衷于煤炭资源整合?
郭成刚:煤运公司负责全省地方煤炭运销的统一管理和销售,各大矿务局有自己的运销渠道。他们完成了对地方煤矿的整合以后,我们的货源就成问题了。其实早在2003年,我们有些地方煤站就开始组织货源基地建设了,现在我们拿到了3600万吨产能,如果没有这个基础,煤运公司的日子不会这么好过。
《21世纪》:在整合资源时,你们有哪些主要竞争对手?
郭成刚:山西全省现有2800座小煤矿,全部要参加资源整合,这是省里定的目标。省内参与资源整合的大集团,首先是同煤集团、山西焦煤、潞安煤业、阳煤集团、晋城煤业这五大集团,其它省属大企业也可以响应政策参与整合,包括区域性的地方煤矿也可以参与。
从企业实力来看我们处于第六位,仅次于五大集团。但是煤炭产能我们已经达到了3800万吨,这些都是独资控股的,加上其它包销煤矿已经超过4600万吨。大集团的核定产能也就是3500万吨,按这个指标算,我们已经达到了大型煤炭集团的规模了。
5大集团在资源扩占上有区域划分,在政策上不受地方区域性煤矿安全事故停产的影响,而其它地方煤矿包括我们的煤矿在内都要停产。
这其实也是一种不公平竞争。我们现在有些规模在100万吨以上的地方煤矿,在技术、设施和安全管理上已经不次于大矿,煤炭产量是跟停产走的,我们有3000多万的产能,只要不受事故停产,每年出煤2400-2500万吨不成问题。去年山西出了20多起事故,临汾就13起,我们临汾地区的煤矿,产能有120万吨,结果只生产了12万吨,连十分之一都不到。全年正常生产只有两个月,这是很难想象的,在安全、生产、管理上会带来很多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