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不妨先“就业”再“择业”
“前几天,我到石家庄参加了国家公务员考试,我报考的是海事部门的一个职位,听说符合报名标准的就有600多人。我没抱多少希望,主要是经历一下。因为,我今年铁了心要就业的。”廊坊师范学院教育学专业周丽娟告诉记者,今年他们班有30%的人选择了考研,其余的都在四处找工作,相比较而言他们班比上届学生找工作的人要多。
小周说,虽然离毕业还有一段时间,但是她已经早早开始了求职之路。“12月1日那天在河北师大举行的招聘会,我们几个姐妹也去了,都是拿着一摞简历去的,等回来的时候手里还是一摞简历。”这种令人沮丧的心情,小周已经多次体尝。“其实,我们的准备还是挺充分的,平时都在做准备,简历、试讲教案都做好了,平时也关注求职方面的信息。但没办法,我们学的是教育学,就业面本来就有些窄。”进过几轮的求职面试,小周发现,她感兴趣的公立学校基本上已经饱和了,连代课都不行。如今,她已经把目标放到了私立学校,而薪金要求也基本在1000元上下。“实在不行就回我们老家的乡镇中学代课,一个月580元。‘先就业再择业’嘛,一个人不可能在一个单位干一辈子,哪怕先放弃自己当老师的理想,从文秘干起也行”。小周说,她想尽快自食其力。
相比小周,河北师范大学经贸俄语专业的小梁算是比较幸运的。“我们这是冷门专业,热门就业。这些年,咱们国家和俄罗斯的经贸合作越来越紧密,也需要越来越多的懂俄语的人才。俄语是小语种,懂得人不多。所以我们的工作相对好找,趁着这样的大环境,我想尽快就业,”河北师范大学经贸俄语专业的小梁说,为了顺利找到工作,在大学期间,她把该拿的证都拿了,计算机等级证、普通话证、英语四六级证书,还有导游证,她全都拿了下来。她觉得这些证,比考研实惠多了,既不用多花三年的时间,也比考研少花许多钱,还给就业增加许多研究生头衔也不能带来的竞争力。“虽然,我还没一个很具体的工作目标,但是我还是比较有信心的。”小梁说。
“我的学生中有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她一边报考研究生一边找工作,她研究生也考上了,也被河北中化录取了,权衡之后,她选择了就业。”河北经贸大学的郭宏说,“大学生出现这种就业意愿的理性回归,是值得赞许奋的”他认为,出现这种回归,应该说是综合性因素造成的,考研的难度大是一方面,还有就是考研出来就业也不一定好。另外重要的原因是,如今研究生实行了收费制,而且大部分要上三年的时间,“越来越多的学生认为,这三年的时间和金钱的付出,不如找工作后再深造来得实惠”。
算账:考研成本vs就业
“考研书籍花费总共500元,报辅导班700元,生活费4000元,房租2400元(住的地下室),来回车费1000元,合计8600元。”这是今年考研的小陈给自己考研进行的一笔预算。
“考研花费大,钱哗哗地流。”小陈说,自打他准备考研以来,花费的最大一块是报辅导班,光是这方面我就花费六七百元。“我上的还是视频班,面授班更贵。一般英语、政治培训的全程班,每门差不多要两千五。北京的一些培训机构,一个星期的学费都要七八百元。”
另外,小陈说,“各种各样的复习资料都要准备,有点草木皆兵了,看见别人有什么好资料,不管自己看不看也要买来。专业方面的书,我买了十几本,花了四五百元。买英语、政治方面的书,花了有两三百元。网上下载的资料打印费六七百。报考的院校出的学术前沿的杂志也不能不买。”为了能保证安静学习,租房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到校外租房,半年租金怎么也要一两千。”还有日常的花销,“学习累了,自习完去吃点夜宵,买点营养品,也得花费,时间累计久了,都是惊人的开支。”小陈说,看着父母日益苍老的脸庞,他真不忍心为了考研再伸手向父母要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