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热“退烧”原因何在
“考研”这个曾经让无数大学生充满希望并付出艰辛努力的“时髦行为”,在如今的大学校园已经不再“热得烫手”,考研越来越多地成为那些打算今后考博士搞科研的人的坚定选择,原来属于多数的那种通过考研增加就业筹码的学生越来越少,为什么在短短两三年时间内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背景
12月上旬,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对外公布了2007年我省报考硕士研究生的相关数据,统计结果显示,2007年,我省197746人参加了网上报名,128293人到报名点进行了现场确认,比去年减少8220人,降幅为6%。
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公布的另外一组数据同样引起了教育主管部门及高校的普遍关注。全国报考我省34所招生单位硕士研究生考生人数为56823人,比去年减少8746人,降幅为13.3%。
现象——
近半数考生“临阵脱逃”
从8月份开始,整个班级有20名同学在网上成功报名,但现在,还剩10名同学坚定地在为考研做着准备。
11日,记者在山东交通学院看到,即将参加研究生考试的大四学生正在紧张地复习功课,这些学生行色匆匆。
山东交通学院机械系大四学生李金根目前正在准备考研,他报考的是东南大学机械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他告诉记者,他们班有40多名学生,从今年8月份开始,有意考研的学生就开始着手准备复习资料和选择学校,当时整个班级有20名同学在网上成功报名。但这20名报名的学生陆续有人选择放弃,到目前,整个班级还有10名同学坚定地在为考研做着准备。
另一名山东交通学院大四学生郑林斌告诉记者,班里原来考研的人数量确实不少,但半年多时间,数量减少了13个之多。小郑宿舍原来有4名学生考研,到现在只有他自己还在坚守阵地。
同在山东交通学院的大四学生李宁在今年8月份报考了省外一所知名高校的研究生,但11月份,他选择了放弃考研,他笑着告诉记者:“当初看到周围很多同学都在积极准备考研,自己也觉得考研不仅可以开阔视野,而且可为日后求职增加筹码,但我顺利地找到了一家公司,这家单位比较理想,经过一番思考,觉得参加工作后,也能通过各种形式获得研究生文凭,综合权衡一下,还是觉得先就业好。”
原因——
就业面前左右为难
三年后,当硕士毕业的韩崇新再次走进人才市场时发现,现在的求职环境与三年前大不一样。
按照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高校的毕业生数据统计,研究生的就业率每年呈现出下降的态势,甚至有些专业的研究生就业情况比本科生要低不少。
山东建筑大学的一份统计显示,该校每年都要面向社会招聘10名左右的大学生专职辅导员,每年报名的硕士以上学历人员都接近1000人,其中为数不少的硕士生还是北大、清华、浙江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计算机、金融管理、法律等专业的毕业生。
山东英才职业技术学院是我省一所规模层次较高的民办高校,2007年该校招聘5名学生辅导员,报名者中竟有30多名研究生。该校负责人表示:“5年前,在我们学校授课的教师还有很大部分本科生,现在研究生只能竞争专职学生辅导员岗位。”
韩崇新三年前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由于他在本科阶段表现优异,还没有毕业即与我省一所知名的重点高中达成了协议。但他当年还是参加了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并最终被华东师范大学录取。三年后,再次走进人才市场的他发现,现在的求职环境与三年前大不一样。
后来他又想起了那所三年前曾经和他有过一点短暂“姻缘”的高中,结果,那所学校很客气地拒绝了他的求职要求,对方告诉他:“北师大、北大、清华的研究生报名的很多,恐怕还要优中选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