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近日,有消息传出称,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持假护照从深圳闯关被截获。中国人民大学回应,蔡荣生确因涉嫌违法违纪正接受调查,不排除他因招生环节出问题的可能,但具体原因及所涉问题严重程度,仍待有关方面调查确认。
招生腐败并非新鲜事,但蔡荣生涉腐案仍让人深感震惊和痛心,不仅因为最终确认的涉案金额可能很大,更因为问题出在堂堂名牌高校,出在自主招生环节。众所周知,高考一直被指责唯分数论。为了纠偏,我国逐步在各高校推行自主招生制度。这无疑是高考改革的正确方向,人们也因此对此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但蔡荣生涉腐案表明,在某些高校,自主招生居然变成腐败的通道,变成权力寻租的工具,变成一些有钱、有权、有关系者的子女上名牌大学的捷径。当拼爹游戏肆意上演,当招生名额异化为商品,教育公平被踩在脚下,大学精神被无情玷污,怎不让人痛心疾首?
任何腐败的实质都是权力滥用,都是权力不受约束的恶果,招生腐败也不例外。自主招生制度使得高校有权对一些考生降分录取。此外,保送制度、加分制度以及机动招生名额,使得高校招生拥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校领导以及负责招生的部门和个人因此拥有巨大的暗箱操作空间。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不受约束的权力必然难以抑制寻租的冲动。
早在2010年,网络上就出现大量举报蔡荣生的材料,指其利用自主招生之便收受贿赂,但举报石沉大海,直到3年后的今天才有结果。这从侧面表明,人大校方对自主招生的管理漫不经心,对招生腐败麻痹大意。蔡荣生固然要为其行为付出代价,但应该为此担责的显然不只是他一个人。包括这类自主招生沦落为自主腐败的案例在内,我们从来不惮于对所有腐败分子“拔出萝卜带出泥”。
蔡荣生涉腐案并不能否定自主招生制度,但它无疑为各高校自主招生敲响了警钟。遏制招生腐败别无他途,唯有约束招生权力。一方面,不管是自主招生,还是机动招生名额分配,抑或保送生录取,不能由校领导说了算,更不能由招生部门说了算,而应成立专业的招生委员会,由大家共同说了算,以权力的制衡形成对招生权力的制约;另一方面,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高校招生名额是公共资源,怎样使用和分配,应接受本校师生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名额分配要公开,招生过程要公开,招生结果要公开。自主招生并不意味着“自由招生”,决不能让自主招生变成腐败的通道,唯有堵住制度漏洞,自主招生才能担当起高考改革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