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教育改革,总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校长教师交流轮岗,高考不分文理科,根本解决一考定终身,义务教育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刚刚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让人眼前一亮,每一点都直指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关切,“一场实质性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已然箭在弦上。
然而,教育改革,又总是“知易行难”。此次改革将从何处破题?亮点和新意在哪儿?怎样切实推进,又将给教育带来哪些改变?本报记者专访了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
教育综合改革,何处破题?
记者: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有关教育改革的内容,酝酿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张力:全面深化改革,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求,而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作为社会事业改革创新的第一任务,是顺应时代潮流、满足人民期待的重要任务。
过去35年的教育改革为教育事业取得显著成就提供了重要支持,推动我国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教育发展总体进入全球中等水平。但是,我国教育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改革同样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思想观念束缚、体制机制障碍、利益固化藩篱,形成多种问题倒逼态势,若不深化综合改革,教育系统难以担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决定》特别强调更加注重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今后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仅要着力破除制约自身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而且还要与其他社会领域改革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记者:《决定》用三段话的篇幅构成了未来7年对教育改革的总体设计。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日前表示,“每一句都意味深长,每一句背后都涉及‘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动作。”就当前教育发展的整个格局而言,这些提法具有什么样的价值?
张力:在党的十八大提出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战略方向的基础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加快社会事业改革创新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教育改革。《决定》通过三段723字的篇幅,系统阐释了今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总体要求,基本政策导向是瞄准“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朝着“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满足人民需求”的目标前进。其深层次战略意图,应是正确划分基本公共教育服务、非基本公共教育服务、非公共教育服务三者属性,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从管理和办学体制,到学校教育教学环节,进一步激发各方面参与教育改革积极性,让孩子拥有更多更丰富的选择学习发展的机会,让亿万家庭都能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改进实效,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教育综合改革,亮点在哪?
记者:自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歇,但老百姓的抱怨也从未停止,甚至“中国教育应该推倒重来”的言论也一度泛起。与以往教育改革相比,这次的改革分量如何?
张力:没有温饱时的社会抱怨,大多集中在公共资源供给总量上;而实现小康后的社会抱怨,将更关注公共资源配置的制度合理与规则公平。之所以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民群众强烈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共同心声,完全是由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这次《决定》提出的300多项重大改革举措,其中与教育相关的超过20项,许多举措不仅指出了目标方向,而且明确了方式路径。相比党中央和国务院颁布的2020年教育规划纲要,这次《决定》对教育改革作出全局性部署的战略位次更高,特别强调更加注重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今后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必须沿着这一方向,不仅要着力破除制约自身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而且还要与其他社会领域改革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记者:您觉得这次改革,新意在哪儿?亮点在哪儿?核心又是什么?
张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今天的改革当然建筑在以往改革成果的基础之上。这次《决定》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总体要求,核心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新意关键在“综合”二字,也就是说,不是一个或几个教育领域改革,而是涉及从学前教育到继续教育的各级各类教育,并选择若干重点进行突破。
比如说,义务教育破解择校难题,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完全是回归义务教育本质属性和法定要求的应有之义。按照《决定》要求,根本之策在于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各级政府要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依法保障财政教育经费,重点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到2020年在县(区)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弱化对公办学校择校外部刚性需求。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重点是强化政府统筹协调减负工作职责,落实督学责任区制度,大力推进学校教育教学环节创新,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控制每天家庭作业总量和学校统考测试次数,还要切实增强家长和社会的减负共识。《决定》给大家最明显的信号就是,所有深水区的教育改革,仅靠政府一方面积极性根本不行,在政府责任到位前提下,必须使改革顶层设计落实到学校、家庭、社区基层,开创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的新局面。
教育综合改革,有没有明确时间表?
记者:教育改革越深入,越感到要想成功,并非教育一家之力可以做到。此次综合改革需要什么样的环境和制度支持?应该如何处理好教育和相关领域的关系?
张力:改革开放35年实践表明,教育改革的任何进展与成功,都是政府、教育系统和社会各界通力合作紧密配合的成果。按照《决定》的要求,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重大政策举措,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改革力度、发展速度、社会可承受程度的统一,要在决策前和执行之中充分征求意见接受监督,依靠制度建设提高教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通过健全制度和规范程序,确保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同时,为避免改革碎片化,还要探索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处理好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关系。事关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执行方案,既要与中央文件“对表”,又应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重在解决本地区本部门实际问题。
记者:教育改革的具体操作过程,目前有没有明确的步骤时间表和实施细则?接下来我们又该怎么看到它变为现实?
张力:教育改革的统一时间表就是2020年,实施细则已在执行,有些需要与时俱进更新。2020教育规划纲要实施3年来,国务院领导牵头、20个部委参与的国家教育改革领导小组研究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以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为核心,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完善现代学校制度、深化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扩大教育开放等方面迈开新步伐,有些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我们相信,在中央关于深化教育领域改革的顶层设计的指导下,结合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的施工蓝图,各级党委政府将针对本地区本部门教育改革的攻坚克难重点,将改革举措逐项细化为行动计划和配套政策,在今后7—8年间,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定会让千家万户体验到教育服务供给方式和质量的明显变化。(记者 邓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