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中国网9月10日讯(记者 焦源源) 今天是第29个教师节,“教师节改期”、“教师节送礼”等等一些关注点赋予这个节日新的看点。但是教师自身的处境却很少受到关注,中国网记者调查发现,在城乡差异化的中国,城市教师与乡村教师有着不一样的生活,对教师行业也有不一样的期待。
城市教师:精神奖励远多于物质
“(提高教师待遇)口号一直在喊,也没什么行动,就是去年工资涨了一百”,在被问到教师待遇时,李丹阳(化名)略带无奈地对中国网记者说。李丹阳是太原市某示范性高中的一名高三班主任,2011年从南方一所师范类高校毕业后就一直在这所学校任教。
和大部分同行人一样,李丹阳对高中教师工作的感受是工作时间长,责任大,收入却有点偏低,很大部分的乐趣是在学生身上,精神奖励远大于物质。
据李丹阳介绍,作为一名高三班主任,周一到周六每天都得早上六点半起床,一直忙到晚上十点半才回去,每星期如此。相比而言,其他上课教师就稍微轻松点,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在待遇上的区别就是多出800元钱,里面还要除去因学生扣分负连带责任的扣钱,她每个月至少都会扣掉100多。
与太原市的高物价高房价相比,每个月2000元左右的基本工资显得有点“单薄”,浮动工资又比较有限,所以很多教师会选择假期“悄悄”给学生补课挣点外快。补课也要分科目,相比之下,语数外的教师在补课方面占较大优势,据了解,有的教师补课收入甚至还要远远超过工资水平。
对于教师待遇方面的理解,李丹阳认为,教师工资是死工资,评高级职称也就多2000元,“选择了这一行就是选择了清贫”。但谈到学生时,她很是兴奋:“虽说现在的学生不好管,但他们毕竟还是孩子,还是挺可爱的。”她说,这是她工作最大的乐趣和动力。
乡村教师:重要的是抓住这个铁饭碗
作为山西省阳城县某乡镇小学的一名英语老师,李丽丽(化名)则对自己的工作基本满足,一个班只有二十几个学生,虽然当地教育局近年来更加重视抓学生成绩,但相对高中教师巨大的升学压力,总体上“不算是很累”。
据了解,当地乡村的学生数量每年在不断减少,为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这几年村以下的小学都被合并,教师资源重新整合,所以民办教师基本上已经消失,甚至在编的一些教师也因为并校饱和而转岗。
李丽丽一个月总的算下来收入2000元左右,但在消费水平相对较低的乡村来说还算过得去,还不算另外的住房公积金等福利,而且在当地被视为“铁饭碗”的教师工作看起来稳定、体面,所以当她谈对自己的收入看法时,她只是淡淡说了一句“希望涨工资”。
而对于很多城市教师的补课挣外快的行为,她则强调教育局有规定,乡村教师不会触碰这个红线,重要的是要扎扎实实做好教师工作,安全地呆在这个行业里,吃国家的这碗饭。
面对县城里几十万一套的房子,她只是作为待考虑的选项,并没有作为唯一的选择,她说,即便是买也主要是靠贷款,很多乡村教师都是这种做法。
“一周20节课以内”、“早上6点到晚上8点”的作息状态她感觉很适应,与记者的交流过程中,几乎没有什么抱怨的语气,唯一觉得不满足的地方是“应试教育使学生教师压力增大”,她认为应该改进。这就是一个埋头苦干的乡村教师,在特定的环境里他们很知足。